乒乓球台前,世界冠军王曼昱弯腰深深喘息,比分牌定格在14-12。 这位上届全运会女单冠军,刚刚从5-9落后的绝境中死里逃生。比赛结束的刹那,王曼昱的脸上看不到丝毫胜利的喜悦。 她与范思琦的七局苦战,几乎成为全运会乒乓球项目“地狱难度”的最佳注脚。就在同一时段,世界排名第十的向鹏在2-0领先的情况下,被31岁的削球手马特连扳三局逆转;周启豪3-1领先的大好局面下,被袁励岑翻盘。仅仅两个比赛日,全运会乒乓球单打赛场已有八位种子选手出局。王曼昱的遭遇并非个案。 这位黑龙江名将在与范思琦的比赛中,一度大比分3-1领先,第五局甚至手握三个赛点,胜利近在咫尺。范思琦的顽强反击将比赛拖入决胜局,并在决胜局取得9-5的领先。 王曼昱赛后坦言:“比赛从第一场开始就很激烈,随时都有可能输球。 ”更大的冷门在男单赛场炸响。 世界排名第十的向鹏,对阵已从国家队退役多年的31岁老将马特。 开局向鹏势如破竹,第二局甚至轰出11-1的悬殊比分。从第三局开始,场上风云突变。 马特凭借削球手的旋转变化和耐心周旋,彻底打乱了向鹏的节奏。 最终,这位国乒新生代主力在2-0领先的情况下惨遭逆转,止步32强。同样的故事版本在不同场地同时上演:香港一姐杜凯琹0比4被辽宁削球手刘斐横扫;世界排名第11的石洵瑶在2-0领先的情况下,被排名仅344位的北京小将李雅可连扳四局逆转。邓亚萍在赛前点明关键:“全运会是一帮世界冠军去抢一个全国冠军,这比赛才能真正证明运动员的实力。 ”这句话道破了全运会乒乓球赛的独特本质。球员之间毫无秘密可言。 国家队队友长期共同训练,彼此技术特点和战术套路了如指掌。 省队选手对国家乒主力的研究更是面面俱到,他们的习惯线路、关键分处理方式都被仔细剖析。特殊打法的“狙击”效应。 削球手刘斐、打颗粒胶的王添艺等冷门打法在国际赛场上少见,但在国内层出不穷。 这些“奇门兵器”常常成为主力选手的绊脚石。 杜凯琹打削球一直吃力,这次果然被刘斐完全控制。独特的赛制与压力环境。 全运会采用七局四胜制,容错率极低,一个发球失误可能直接断送四年努力。 更特别的是,前八名之前不允许场外指导,球员得完全依靠自己调整战术和心态。石洵瑶在领先时突然崩盘,就是在没有教练指导的情况下心态紊乱的典型案例。与国家队主力相比,省队选手在全运会上轻装上阵。 范思琦对阵王曼昱时毫无包袱,搏杀战术异常坚决。 赛后她豁然表示:“无论结果怎样,自己在场上已经做到最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