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多年以后谈起三野由于轻敌导致金门失利,仍深感遗憾,而这又何尝不是共和国给吴石、朱枫等烈士留下了太久的遗憾。 新中国刚成立,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集结在厦门一带,目标直指金门岛。部队当时觉得国民党守军已经疲软,士气低迷,就决定快速出击。结果,渡海作战时船只简陋,潮汐变化没算准,导致登陆部队受阻。 国民党那边有坦克和海空军支援,反扑起来很猛。解放军登岛的三个团坚持了几天,但弹药补给跟不上,最终大部牺牲或被俘。这场仗打下来,解放军损失惨重,国民党却意外获胜。 粟裕后来反思,说主要是指挥层低估了敌方抵抗,没做好充分准备。要是他亲自坐镇,或许会多派侦察,调整战术,避免这种仓促进攻。金门作为台湾的门户,如果拿下,就能直接威胁台湾本岛,让国民党防御体系乱套。 可惜失手了,这不光是军事上的挫折,还给国民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他们从大陆败退的沮丧中缓过劲来,加强了对岛内地下组织的打击。 这次胜利让蒋介石觉得还有翻盘希望,台湾当局随之展开大搜捕,中共在台的网络遭受重创。吴石和朱枫这些人的工作,本来能发挥更大作用,却因为这个转折,面临更大风险。 吴石是国民党高级将领,1948年当上国防部参谋次长,掌握不少军事情报。从1946年起,他就秘密和中共联系,提供国民党军队部署和作战计划。这些情报对解放战争帮了大忙。1949年夏,他调到台湾,继续在内部活动,传递台湾防务文件。 朱枫则是他的联络员,曾在上海和香港做地下工作。1949年,她以探亲名义去台湾,化名朱谌之,负责接收吴石的情报并转回大陆。她在台期间,多次往返联络点,确保信息安全。 他们的配合本来能为解放台湾提供关键支持,如果金门战役成功,国民党内部会更乱,将领们忙着自保,没心思大肆破坏地下党。那时候,外有解放军压力,内有情报内应,统一进程可能加快。 可金门失利后,国民党当局警觉性提高,蔡孝乾这个台湾工委书记被捕后叛变,供出上千人名单,直接导致吴石和朱枫暴露。蔡孝乾被捕时本来是组织核心,结果一审就松口,牵连出一大批人。吴石他们本来潜伏得挺稳,却因为这个连锁反应,活动空间被压缩。 金门战役的失败,直接影响了台湾局势的走向。国民党获胜后,蒋介石下令加强岛内清查,特务机构加大力度搜捕地下党员。1950年初,台湾省工委几乎全军覆没,1800多人被抓,1100多人被处决。 这波镇压来得猛烈,吴石和朱枫都没能幸免。吴石在台北被捕时,国民党从他那儿搜出部分文件,但审讯中他没招供。朱枫也被抓,遭受严刑,但同样守口如瓶。他们和陈宝仓、聂曦四人,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被枪决。吴石时年56岁,朱枫45岁。 他们的牺牲,源于地下组织被破坏,而这和金门失利后国民党反扑有直接关系。粟裕晚年谈起这事,还说如果战役结果不一样,军主要指挥员在位,或许就能避免这种遗憾。他觉得轻敌是主要问题,没考虑到海战复杂性。 金门岛如果丢了,国民党就没了缓冲,美国想介入台湾海峡也得掂量,因为直面解放军压力。可现实是,失利延长了对峙时间,共和国统一台湾的进程被拖长,对这些烈士的贡献来说,真是太久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