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不投降魏国,诸葛亮必能统一三国,刘备后来却忽视他,太遗憾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

康安说历史 2025-11-14 20:43:20

这人不投降魏国,诸葛亮必能统一三国,刘备后来却忽视他,太遗憾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蜀汉最可惜的不是关羽失荆州,而是刘备后期亲手冷落了一个能改变国运的猛将——魏延。这人打心底里跟着刘备干,从没想过投降魏国,要是刘备能一直信他用他,诸葛亮北伐根本不会那么吃力,统一三国真的有很大希望,想到这儿就忍不住替蜀汉惋惜。 早年魏延投奔刘备时,就透着一股敢打敢拼的狠劲。刘备攻汉中那阵,所有人都以为汉中太守会是张飞,连张飞自己都这么觉得,可刘备偏偏把这个关键位置给了魏延。 当时刘备问他怎么守汉中,魏延拍着胸脯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份气魄可不是装出来的。他守汉中那几年,靠着“实兵诸围”的策略,把曹魏的军队挡在门外,汉中稳如泰山,这可是实打实的功劳。 可自从刘备称帝后,情况就变了。不知道是刘备老了耳根子软,还是听了旁人的闲话,对魏延越来越疏远。魏延性格直,有话就说,不像其他人那样会讨好,这就成了他的“罪名”。 刘备临终前安排托孤大臣,提了诸葛亮、李严,愣是没给魏延一个重要位置,把这么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猛将晾在一边,真是糊涂啊! 魏延的本事,在诸葛亮北伐时彻底爆发出来。建兴八年的阳溪之战,诸葛亮派魏延带一万精兵深入羌中,对面是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和后将军费曜,手里握着两万多兵马,兵力比魏延多出一倍还多。 换旁人早就慌了,可魏延脑子特别活,他知道蜀汉步兵多、骑兵少,就故意把战场选在阳溪的山谷里,这里骑兵根本施展不开,蜀汉的连弩正好能发挥威力。 这一战打得酣畅淋漓,魏延把郭淮的大军打得丢盔弃甲,曹魏这边死伤近万人,这可是蜀汉北伐以来最大的胜仗。战后蜀汉专门为魏延设了“征西大将军”的职位,还给他“假节”的权力,封南郑侯,这些荣誉都是他用命拼来的。 要知道,当时蜀汉总人口才108万,兵力只有10.5万,曹魏却有440万人口、50万兵力,以少胜多打赢这样的硬仗有多不容易,不用多说大家也明白。 更可惜的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他向诸葛亮请兵一万,从子午谷快速穿插到长安,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守长安的是曹操的女婿夏侯楙,这人胆小无能,魏延算准了他肯定会弃城逃跑。 可诸葛亮一生谨慎,没敢采纳这个计策,错失了最好的机会。要是刘备还活着时就重用魏延,让他在军中积累足够的威望,说不定这个奇谋就能实施,北伐的局面早就打开了。 后来魏延的结局更让人痛心,被杨仪诬陷谋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其实他从来没想过反,死前还在跟曹魏打仗,直到最后一刻都在为蜀汉卖命。他一死,蜀汉再没几个能独当一面的猛将,诸葛亮拖着病体北伐,身边连个能分担重任的人都没有,最终累死在五丈原。 想想看,要是刘备没忽视魏延,让他一直坐镇汉中、参与核心军事决策,蜀汉的防线会更稳固,北伐也能有奇正配合。以魏延的军事才能,加上诸葛亮的谋略,一正一反相互呼应,对付曹魏的11.4%兵民比,未必没有胜算。 可就因为刘备后期的疏忽,把这么一块“宝”给浪费了,最后蜀汉成了三国里最先灭亡的,真是让人扼腕叹息。魏延这一辈子忠心事主,没投过魏国,却落得如此下场,刘备要是地下有知,恐怕也会后悔当初的决定吧。

0 阅读:82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