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635年,蒙古太后娜木钟归降后金。皇太极劝代善:“你娶了她吧!”代善嗤

千浅挽星星 2025-11-14 19:02:10

[微风]1635年,蒙古太后娜木钟归降后金。皇太极劝代善:“你娶了她吧!”代善嗤之以鼻:“她与丈夫分居两年,竟能怀孕生子。这样的女人我不要!”一旁的孝庄听完,忽然觉得后背发凉。   代善拒绝时,除了说娜木钟私生活有问题,还找了其他理由,比如娜木钟年纪不小了,更重要的是他说自己没钱,养不起娜木钟带来的一千五百多户部众。   孝庄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她懂政治,知道代善不接这个“烫手山芋”,最后只能是皇太极自己娶娜木钟,而皇太极娶了娜木钟,必然会影响后宫的地位排序,对她自己不利。   这些蒙古福晋归降后金,从来都不只是个人找依靠那么简单,她们的背后是整个察哈尔部的残余势力。   察哈尔部原本是蒙古的强大部落,首领林丹汗曾是草原霸主,皇太极为了征服这个部落,前后三次出兵攻打,把察哈尔部打得元气大伤。   屋漏偏逢连夜雨,察哈尔部还遭遇了霜冻、饥荒,加上天花流行,部落人口大量减少,林丹汗走投无路,只能带着部众向西逃亡,1634年病死在青海,林丹汗一死,他的部落就散了,留下八位大福晋带着残余部众艰难求生。   这八位大福晋的归降都是被逼无奈的选择,比如四福晋巴特玛璪,受不了逃亡的苦,很早就带着自己的人投降了后金,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活命。   而大福晋娜木钟的情况不同,她带着上千户、近五千人的部众,硬撑了一段时间,直到实在撑不下去才归降,她的首要目标是保住整个部落的人。   皇太极对这些归降的蒙古福晋,心里打得全是政治算盘,巴特玛璪先来归降时,皇太极表现得非常热情,举办了盛大的宴会迎接她,还赏了很多金银珠宝,直接封她为东宫大福晋。   皇太极这么做,就是做给所有蒙古部落看:只要归顺后金,就能得到善待,可轮到娜木钟带着庞大的部众归降时,皇太极却犯了难。   一方面,接连娶林丹汗的福晋,难免会有人说闲话;另一方面,娜木钟带来的几千人都忠于她,怎么安置这些人是个大问题,皇太极甚至担心娜木钟会有二心。   于是,皇太极才想把娜木钟推给代善,这一举动既是试探代善的态度,也是想把安置部众的风险转移出去。   没想到代善反应这么激烈,这反而让皇太极看清了娜木钟的政治价值——能让代善如此忌惮的,正是她背后那支庞大的部众力量。   最终,皇太极指责代善听信谣言,然后自己娶了娜木钟,这看似是个人婚姻选择,实则是一场重要的政治表态。   皇太极用行动告诉所有蒙古部落:即便像娜木钟这样带着大量部众的“大人物”归降,我也会好好对待,这一下就收服了很多蒙古人的人心。   这件事在后宫和蒙古草原都引发了连锁反应,在后宫,孝庄的地位受到了直接影响,巴特玛璪先来,地位就比她高;娜木钟被封为西宫大福晋后,孝庄在五大福晋里排到了最后——当时她只生了女儿,没有儿子,在后宫的话语权本就不强。   在蒙古草原,皇太极善待娜木钟的示范效应很快显现,林丹汗的三福晋看到后,也决定带着部众归顺后金,更关键的是,她带来了一件至宝——元朝的传国玉玺。   这枚传国玉玺的意义重大,它让皇太极有了统治全蒙古的“法理依据”,之前后金征服蒙古靠的是军事力量,有了这枚玉玺,就变成了蒙古各部从政治上认可他的统治,至此,后金统一蒙古的大业基本确定。   其实,这些归降的蒙古福晋并不是简单的“战利品”,她们是察哈尔部这个旧势力的残余代表,也是后金建立新统治的重要基石,她们用自己的归降,把分散的蒙古部落、摇摆不定的人心。   甚至是统治蒙古的法理正统性,都带到了后金,为后金后来发展成更庞大的帝国打下了基础, 而孝庄也在这一次次的后宫地位变动和政治风波中,逐渐练就了高明的政治手腕。   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皇子豪格和多尔衮为争夺皇位僵持不下,孝庄果断出手,答应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以此换取他的支持,最终把自己6岁的儿子福临(后来的顺治帝)推上了皇位,清朝的盛世也从这时开始拉开了序幕。   信源:闽南网 独步天下皇太极历史原型生平介绍 最后怎么死的揭秘

0 阅读:357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