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飞行员曝光:曾和敌机视距内激烈缠斗,双方都挂了弹。 歼-16飞行员的一段采访刚在央视军事播出来,就把人看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谁能想到,咱们的战机飞行员在天上,真的要跟敌机玩“刀尖上跳舞”的游戏,双方机翼下都挂着实弹,最近的时候恨不得能看清对方座舱里的飞行员。 最先开口的那位飞行员,说起当时的场景时,指尖还下意识地攥了攥,能看出来那事儿给他留下的印象有多深。 他说那天执行常态化巡逻任务,座舱里的雷达屏幕突然就弹出了告警信号,不是常规的民航客机,是个带着明显侦察特征的目标,正贴着海面往咱们的空域钻。 “低空突防,这是冲着抵近侦察来的。”飞行员这话一出口,懂行的人都知道有多凶险——低空飞行能借着地形和海浪遮挡雷达信号,一旦让它闯进来,咱们沿海的部署情况可能就被拍了去。 更让人揪心的是,等他驾着歼-16靠近了才看清,那架侦察机机翼下挂着的可不是空架子,是实打实的对海武器。“当时脑子里就一个念头,绝不能让它再往前一步。” 歼-16的涡扇-10A发动机瞬间爆发出推力,机身一沉就切到了侦察机的侧方位置,保持着相同的速度伴飞。这动作看着简单,实则凶险万分,两架战机的间隔近到稍微动一下操作杆就可能撞上,而对方还在不断试图变向摆脱,一会儿往左偏一会儿往右压,摆明了不想乖乖离开。 飞行员没给它任何机会,一边稳稳控制着战机保持压迫姿态,一边用英语对着公共频道反复警告:“我是中国空军,你已侵入我方空域,立即离开!” 他特意晃了晃机翼,让对方清楚看到歼-16挂载的霹雳导弹——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霹雳-10近距格斗导弹的射程足够覆盖眼前这个目标,只要对方敢有异动,咱们有绝对把握先发制人。 就这样僵持了十几分钟,那架侦察机见摆脱不了,又不敢真的硬碰硬,最终只能灰溜溜地调转航向,朝着远海飞去,直到雷达屏幕上彻底消失才返航。 不光是这位拦截侦察机的飞行员,另一位歼-16飞行员聊起的经历,更是把“狭路相逢”这四个字演到了极致。他说那次是在海岸线附近执行任务,突然接到塔台通报,有“强敌”战机逼近,让他立即前出应对。等他赶到现场才发现,对方是架性能不俗的战斗机,而且跟他一样,机翼下的挂点全挂满了武器,显然是有备而来。 没等他开口警告,对方就率先做出了挑衅动作,突然拉升机身又猛地俯冲下来,试图用机动优势压制他。“那时候根本没时间想别的,眼里就只有目标。” 歼-16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早就锁定了对方,座舱里的超大显示屏上,对方的飞行参数、武器状态看得一清二楚。他当即压下坡度,贴着对方的侧后方切入,硬生生把对方的航线逼偏。 就这样,两架战机在海岸线附近展开了激烈缠斗,一会儿绕着山头盘旋,一会儿贴着海平面追逐,双方的距离近到能看清对方座舱里飞行员的头盔,机翼下挂着的导弹都看得一清二楚,那可不是摆设,全是上了膛的实弹,稍有不慎就是两败俱伤的后果。 缠斗中,对方几次试图占据有利射击位置,都被他凭借歼-16的机动优势化解了。 他还特意做了个“亮肚皮”的动作,把机腹下的导弹挂载明明白白展示给对方看,意思很明确:再不退,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僵持了足足二十多分钟,对方见始终占不到便宜,反而被他牢牢压制,终于松了劲,慢慢调转航向离开了。等他驾机返航落地,才发现自己的飞行服后背都被冷汗浸湿了。 这些故事听着让人热血沸腾,可没人知道,这背后是飞行员千锤百炼的硬功夫,更是歼-16这款战机的硬核实力在托底。 作为咱们自主研发的双发重型战机,歼-16的最大载弹量能达到12吨,挂着的霹雳系列导弹既能近距离格斗,又能超视距攻击,有源相控阵雷达更是能同时锁定多个目标,不管是拦截侦察机还是跟战斗机缠斗,都有足够的底气。 就像飞行员说的,不是咱们愿意跟人拼危险,而是国土防空容不得半分退让,你软一分,对方就敢进一尺。 可能有人会问,这种近距离缠斗真的有必要吗?其实懂行的都知道,这就是最直接的威慑。对方敢带着武器闯进来,就是赌咱们不敢真动硬,可咱们的飞行员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中国的领空和领海,不是想来就能来的。 而且这些经历也不是空口白话,央视军事的镜头不会说谎,飞行员脸上的坚定更不会作假。 比起电影里的特效场面,这些真实的空中对峙更让人动容。咱们坐在家里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时候,总有一群人驾着战鹰在天上守护着,他们要面对的是未知的危险,是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可他们从来没怂过。 就像那位飞行员说的,“面对强敌对手,腰杆子不能弯,腿肚子不能抖”,这句话不是喊出来的口号,是在万米高空用实力挣来的底气。那些挂在机翼下的导弹,从来不是为了挑起冲突,而是为了守护身后的万家灯火,这大概就是中国空军最动人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