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4日,台北。吴石将军英勇就义后,次女吴学成为领回父亲遗体,她给台

万家润娱乐一 2025-11-14 18:18:48

1950年6月14日,台北。吴石将军英勇就义后,次女吴学成为领回父亲遗体,她给台伪国防部军法局写申请。这就是《沉默的荣耀》,一个15岁女孩不惧白色恐怖,让人敬佩。致敬吴石将军,为信仰和民族利益而深入虎穴,无惧牺牲。 在1950年的那个夏天,台北笼罩在紧张氛围中,一位将军的离去牵动着无数人心。吴石的突然被捕和处决,让人不由得猜测背后隐藏着多少秘密。 他的次女吴学成,年仅十六岁,却站出来申请领回父亲遗体,这举动在当时的环境下,充满了未知的风险。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她如此勇敢? 吴石从小就接触到革命思想。辛亥革命时,他还只是个少年,就加入了北伐学生军,后来进了湖北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再考上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甚至留学日本学军事。 抗日战争打响后,他从炮兵团长干起,一路升到师长、军长,参与了淞沪会战和武汉保卫战这些硬仗。战后,他进了国民党国防部,当上史政局局长。1947年左右,他开始秘密传递军事情报给地下组织,这事干得小心翼翼,因为当时国民党内部查得严。 1949年8月,他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当上国防部参谋次长,继续收集资料。没想到1950年3月1日,情报走漏,他被抓进保密局监狱,关了三个月后,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被枪决。整个过程,国民党当局处理得很快,报纸上只简单登了消息。 吴石被处决后,他的次女吴学成成了焦点。她当时十六岁,弟弟吴健成才七岁,母亲王碧奎还被关着。报纸上登出处决名单,吴学成看到父亲名字,就决定去申请领回遗体。她写了封信给国民党国防部军法局,表达家属意愿。 找了父亲的老部下吴荫先帮忙,一起去递交。军法局批准后,他们去刑场挖出遗体,运到火化场处理,骨灰寄放在台北郊区一个寺庙里。这事在当时白色恐怖时期,风险不小,很多人都不敢沾边,但吴学成坚持下来了。 国民党当局对这类事管得死死的,尸体本来不准归还,但她通过正规渠道争取到。吴荫先是吴石的老熟人,中年时须发斑白,帮着领尸,避免遗体没人管。 吴学成后来辍学,靠摆摊缝补鞋子维持生计,弟弟有时饿肚子,她就用中药渣凑合。母亲出狱后,一家人在台北勉强过日子。 王碧奎出狱后,一家人低调生活,避免惹事。吴健成长大后,考上台湾大学,后来去美国留学定居。王碧奎和吴学成也移居美国。 骨灰在寺庙放了四十一年,1991年吴学成夫妇从台湾带回大陆,吴健成从美国带回母亲遗骨,1994年合葬在北京福田公墓。国家有关部门尊重他们的遗愿,安葬时低调处理。

0 阅读:0
万家润娱乐一

万家润娱乐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