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诱拐俄飞行员,将战机开进北约领空,但等待他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导弹。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突然甩出一个大瓜,直接把西方情报机构的遮羞布撕了个稀烂——11月11日这天,他们公开披露了一起刚挫败的惊天阴谋,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在英国军情六处的撑腰下,居然想花300万美金收买俄罗斯空天军飞行员,骗他驾驶挂载着“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米格-31战机飞往北约空域。 这事儿一曝光,全网都炸了,谁能想到西方为了搞垮俄罗斯,连这么疯狂的主意都敢打,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画的“荣华富贵”大饼还没端上桌,自己的阴谋就先被俄军的反间谍网碾成了渣。 可能有人没概念,这事儿到底有多凶险?先得说说他们盯上的这架战机和导弹。米格-31可不是普通战机,它是俄罗斯空天军的“空中尖刀”,专门用来搭载“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执行战略打击任务。 那“匕首”导弹更不是吃素的,最大速度能飙到10马赫,也就是10倍音速,射程超2000公里,带着500公斤的战斗部,别说炸个军事基地,就算是3.5米厚的水泥穹顶,也能一穿一个准。 更要命的是,现在西方的防空系统在它面前基本就是摆设,拦截率几乎为零。这么个“大杀器”要是真被西方弄到手,不光俄罗斯的核心军事机密要泄露,搞不好还会被反过来用来对付俄军。 西方的算盘打得那叫一个精,连步骤都设计得明明白白。他们知道直接硬抢肯定没戏,就找了个掩护——英国那个叫“贝尔林猫”的组织,这组织早就被俄罗斯列为“不受欢迎组织”,说白了就是西方情报机构的白手套。 通过这个组织,他们偷偷接触上了一名俄罗斯飞行员,一上来就扔出300万美金的天价诱惑,这笔钱够普通人舒舒服服过几辈子了。不光给钱,还承诺帮他和家人安排好西方的优渥生活,怎么听都像是个“无法拒绝”的offer。 但这背后藏着更毒的心思。按照他们的计划,这个飞行员得在执行飞行任务时,用氧气面罩里投放的有毒物质,悄无声息地毒死同机的雷达拦截军官——要知道米格-31是双座战机,光靠飞行员一个人根本没法完成降落,这步就是要斩草除根。 之后再独自驾驶战机飞往罗马尼亚的北约康斯坦察基地,而这个基地可不是普通地方,是北约在东南欧的“战略桥头堡”,正在花25亿欧元扩建,以后要驻两万多兵力,是支援乌克兰的核心军火枢纽。 西方的打算是,要么让这架带着导弹的战机直接撞向基地,要么故意让北约防空系统把它击落,到时候就拿着“俄军袭击北约”的假证据,逼着北约启动集体防御条款,直接对俄罗斯宣战。这哪儿是诱拐,分明是想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可他们千算万算,漏算了最关键的一点:俄罗斯飞行员的忠诚,还有俄罗斯安全局那密不透风的反间谍网。 那个被诱惑的飞行员压根就没动摇,刚接到这个离谱的提议,转身就把所有情况原原本本地报告给了部队指挥官,之后还配合安全局上演了一出“将计就计”,把西方情报机构的联络方式、资金渠道、行动步骤摸得一清二楚。 等到西方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中,就等着“猎物”入网的时候,俄罗斯安全局直接收网,把这个阴谋掐死在了萌芽状态。 更讽刺的是,西方这招还是老掉牙的故技重施。早在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就经常用高价利诱苏联飞行员叛逃,最出名的就是米格-25“狐蝠”叛逃事件,当时飞行员别连科驾机逃往日本,让苏联航空技术泄露不少。 还有1965年那起图-16轰炸机叛逃案,两个叛徒为了60万美元赏金,残忍杀害了同机三名战友,最后虽然拿到了钱,可五年后其中一个就被神秘暗杀,身上留着“复仇”的字条,凶手至今成谜,不少人都猜是克格勃的锄奸行动。可见叛徒从来就没有好下场,西方的糖衣炮弹里从来都裹着毒药。 俄罗斯安全局还扒出,这不是英国和乌克兰第一次干这种事了。2022年的时候,他们就策划过劫持俄罗斯苏-34战机,结果同样被挫败,这次换了个机型又来,只能说毫无创意还敢冒险。 现在想想,要是当时那个飞行员真的动摇了,后果不堪设想。康斯坦察基地里现在已经有五千名美军、波兰军等多国驻军,一旦“匕首”导弹爆炸,不光是大规模的人员伤亡,更会打破俄乌冲突的平衡,让局部战争直接升级成大国对抗,到时候谁也没法预料结局。 但有几点是肯定的:第一,西方一直没放弃对俄罗斯军事机密的觊觎;第二,这次阴谋的险恶程度超出想象,已经触及了战争的红线;第三,俄罗斯的反间谍能力确实够硬,飞行员的忠诚也守住了关键防线。 现在这起事件虽然已经平息,但背后暴露的问题却让人后背发凉。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背后的大国博弈早就进入了高危阶段,西方为了达到目的,连“诱拐飞行员偷导弹”这种近乎疯狂的招都敢用,谁知道接下来还会冒出什么更危险的阴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