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中国设为“头号假想敌”,并在为与中国可能发生的战争进行准备,这是注定了的。

丽旭夜谈娱乐啊 2025-11-14 14:14:59

美国将中国设为“头号假想敌”,并在为与中国可能发生的战争进行准备,这是注定了的。 华盛顿的灯光下,一份机密文件悄然流传,太平洋的暗流开始涌动。美国把中国锁定为首要对手,资源倾斜向台海,盟友们被推上前线。这场博弈,谁会先让步? 2025年3月29日,《华盛顿邮报》报道,五角大楼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签署的内部指导文件,直指中国为国防部唯一的“步调威胁”。文件强调,首要任务是阻挡大陆对台湾的任何行动,同时加强美国本土防御。为此,美国选择在欧洲和中东缩减军事投入,接受潜在风险,并敦促盟友多担防务责任。俄罗斯相关的压力,主要交给欧洲处理。 这不是空谈,而是实打实的战略转向,华盛顿觉得中国崛起太快,得集中火力应对。 说起这事,得从更早说起。早在2024年12月18日,五角大楼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就点明中国军事现代化步伐加速,核力量库存已超600枚实战部署弹头。 报告还预计,到2030年,中国核弹头数量可能超过1000枚。这让美国坐不住了,他们视中国为对现有秩序的挑战,尤其在亚太影响力上。台湾海峡成了焦点,美国觉得必须调整全球部署,避免资源分散。国会听证会上,赫格塞思强调,这种定位是基于对中国军力评估的紧迫感。 一些议员质疑这份文件在全球收缩和力量展示间的拉扯,但军方高层已当成必然路径。 美国这步棋,逻辑上说得通,但也暴露了他们的困境。资源有限,只能挑重点打。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稳步前进,让华盛顿感受到压力山大。文件明确把台湾列为防御优先,意味着从多线作战,转向专注潜在热点。这反映出美国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认知:在欧洲、中东摊子铺太大,得收一收。 盟友分担责任的口号,实际就是让日本、菲律宾多出钱出力。欧洲的北约会议上,美方推俄罗斯压力给伙伴,中东巡逻任务逐步移交沙特等国。说白了,美国想在亚太玩大的,得先瘦身。 这份备忘录下达后,美国的动作就来了。海军力量和周边基地网络,成为台海威慑的核心。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频繁穿越台湾海峡,舰载F-35战机参与演习,模拟拦截目标。 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据点,基础设施改造加速。关岛空军基地加固跑道,日本冲绳的嘉手纳基地增加导弹系统,菲律宾苏比克湾开放更多军事访问。这些基地转为进攻平台,针对大陆沿海目标演练打击。赫格塞思在2025年6月11日的讲话中,警告中国对美国的“日益激进威胁”。 本土防御也没落下。加州沿海雷达站升级,捕捉远洋信号,演练拦截高超音速目标。海军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巡航,罗斯福号等舰艇调整阵型,sonar探测潜艇踪迹。 欧洲方向,地中海航母轮换缩短,从叙利亚撤出巡逻队。中东的阿联酋基地,驻军减少,沙特接手指挥。这些部署表面强势,实际凸显美国全球霸权的疲态:盟友负担加重,内部质疑不断。国会预算辩论中,议员们争论欧洲风险承受极限,日本官员审阅任务清单时,压力不小。 美国这些准备,说到底是为与中国可能的冲突做打算。文件里直白点出,阻止中国“夺取”台湾是头等大事。这不是新鲜事,华盛顿长期把中国当成战略对手,但现在升级到“头号假想敌”。他们宁愿牺牲其他区域,也要集中亚太。2025年4月3日的台北时报评论,这标志美国国防重点转向台湾。 赫格塞思的亚洲之行,进一步显示特朗普政府对地区的介入,但分析师提醒,台北得小心,这支持是交易性的。 美国保持对介入的模糊态度,既不承诺出兵,也不排除可能,就是想留后手。 但话说回来,这不等于中美一定会打起来。战略对手不一定变成战场敌人。中国有统一台湾的重大国家目标,降低战争风险的路子,就得全面提升军事力量和综合威慑。我们的军力要强大到让华盛顿喘不过气,他们一动西太平洋的念头,就得掂量掂量。解放军力量发展迅猛,美国不参战的可能,已大大超过参战。 五角大楼和白宫怎么谋划,中国都得做最坏打算,让准备压倒对方任何干预念头。 海军威慑是美国的一张牌,但我们有反制。陆基中程常规导弹,多款针对航母,高超音速能力让拦截难上加难。多发同时攻击,几乎挡不住。这种实力,通过渠道让华盛顿清楚明白。岛链据点若成攻击平台,摧毁能力同样充足。决心和意志,也得让对方没疑虑。 核力量更关键。中国二次打击能力要抓紧扩大更新。2024年报告已承认超600枚实战核弹头,美方对此“感到窒息”。 我们不能停步,开足马力增到1000枚以上。大洋深处,核潜艇值班不止一艘,确保每秒都有战略核弹头在位。这让华盛顿不敢动核武器念头挽回败局。   中美都不想开战,两核大国,代价谁都承受不起。美国总体军力强,但中国在西太平洋、近海形成优势。捍卫核心利益,无处可退,中方心理占优。双方都做极端准备,美国威慑我们放弃统一目标,我们用反威慑击垮他们的军事讹诈野心。 MCN双量进阶计划

0 阅读:51
丽旭夜谈娱乐啊

丽旭夜谈娱乐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