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分析中国导弹基地情况后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日本敢走错半步,中国万枚导弹直接包大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1-14 11:51:05

美媒分析中国导弹基地情况后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日本敢走错半步,中国万枚导弹直接包大饺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出了份分量十足的报告,拿一堆数据和分析做支撑,把中国火箭军导弹基地、生产线的扩张势头说得明明白白。   美媒盯着卫星图和公开数据扒了半天,发现光火箭军已经亮出来的导弹发射阵地,就撒在好几个地方,从东北一直连到东南,对着西太平洋方向织成了一张实打实的“火力网”。   卫星拍下来的画面最能说明问题,这些阵地可不是简单的固定发射井,大多都配着大型车库和伪装设备,是能移动的部署点。   导弹车几小时内就能完成藏起来、挪位置、发射这一整套操作,想提前锁定它的位置,比登天还难。   CNN的军事分析师特意在报告里标重点:就东南沿海某片区域,卫星就拍到了20多处硬化过的机动发射场坪,每一块都能停下至少三种导弹发射车。这么密集的部署,让“饱和打击”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威胁。   咱就说东风-26,这“航母杀手”一亮相,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格局都变了。   公开数据摆着,它的射程能到3000到4000公里,从东南沿海一发射,整个日本列岛,连美军关岛基地都跑不出它的打击范围。   美媒最犯嘀咕的是它的“百搭”设计——一个发射架能装核弹头也能装常规弹头,还能根据要打的目标换不同“弹头套餐”:想炸机场跑道,就用啃硬骨头的侵彻弹;想端指挥中心,就用能瘫痪电子设备的云爆弹。   这种精准打击的本事,让日本那些散着放的军事据点,根本没地方藏。   2024年一次实弹测试里,东风-26在模拟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稳稳命中了移动的海上靶船,误差连10米都不到。这精度,就算目标是全速跑的军舰,也能做到指哪打哪。   除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组成的“低空杀手”网也不是吃素的。去年,长剑-1000这款新巡航导弹开始实弹测试,它的绝活是专打预警机、加油机这种关键空中目标。   美军同类导弹射程大多超不过400公里,还得靠战机带着才能凑近目标;长剑-1000从陆地上一发射,就能打3000多公里,压根不用把作战平台摆到明面上冒险。   美媒在报告里算过:要是日本真敢乱来,先让长剑-1000敲掉它的空中预警和指挥系统,再派东风-16、东风-21D组成中近程火力网扫平地面目标,一套流程走下来,对手连反应的功夫都没有。   生产线的扩张速度,更能看出中国导弹力量的硬实力。CNN追着相关军工企业的产能数据查,发现就内陆一家导弹总装厂,2024年比前一年多开了3条生产线。   现在用模块化方式组装,一条生产线一个月就能装好20多枚导弹,还能完成测试。   更关键的是固体推进剂技术成熟了,导弹能提前装在弹体里待命,不用像液体燃料导弹那样临时加注,这意味着大批导弹随时能拉出去用。   美媒往少了算,光对着西太平洋方向部署的各型导弹,数量就破了万枚,而且每年还在以15%的速度增加。所谓“包大饺子”,说白了就是对这产能、这部署规模的实在描述。   日本喊的所谓“西南诸岛防御计划”,在这种火力覆盖下,跟纸糊的盾牌没多大区别。   他们在宫古岛、石垣岛摆的反导系统,也就对付得了单枚导弹;遇上不同型号导弹从各个方向、不同高度一起冲过来,压根扛不住。   去年火箭军一次联合演习里,8枚不同导弹分波次发射,有的走高弹道硬闯反导拦截,有的贴海低空飞着躲雷达,最后全砸在同一个目标区域。这种突防本事,都是实打实测过的。   美媒在报告里特意强调:日本现在的防空反导系统,撑死了能拦住20%的来袭导弹,剩下的80%足够把它的重要军事设施和基础设施炸瘫痪。   中国发展导弹力量,从来不是冲着某国去的,核心是守护区域和平稳定,但也没说要对挑衅视而不见。   从卫星图里的阵地分布,到实弹演习的精准打击,再到生产线不停输出,这些明摆着的实力都在传递一个信号:谁要是敢踩红线,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扛不扛得住。   日本真敢“走错半步”,等着它的不是零散的导弹偷袭,而是一套完整、管用、精准的火力打击体系。美媒说的“包大饺子”,说到底就是看清了这实力差距而已。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