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印度突然宣布了 11月12日消息,印度造船厂SDHI近日与挪威R

忆翠东岸 2025-11-13 14:53:02

快报!快报 印度突然宣布了 11月12日消息,印度造船厂SDHI近日与挪威Rederiet Stenersen公司签署了一份意向书,将建造6艘18000载重吨的化学品运输船,合同总价值约为2.2亿美元。 乍一听这消息,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印度造船业要“崛起”了,能拿下欧洲公司的大额订单,还一次性要造6艘大船,确实够让人关注的。2.2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16亿,对任何一家造船厂来说都是块不小的“肥肉”,更别说这是印度企业从航运强国挪威手里接到的订单,表面看确实值得称道。但要是往深了琢磨,这份“突然宣布”的意向书,背后藏着的问题可比表面的风光多得多。 首先得说清楚,意向书不等于正式合同,这俩差别可太大了。就像咱们平时买房,交了定金签了意向协议,不代表最后一定能成交,中间可能因为资金、条件谈不拢或者其他变故黄掉。印度这次高调宣布的只是“意向书”,不是板上钉钉的建造合同,挪威公司完全有可能根据后续情况调整甚至取消合作。可印度偏偏要把“意向”当成“成果”来高调宣传,难免让人觉得有点急于证明自己,甚至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 再看看印度造船业的真实水平。化学品运输船可不是普通货船,技术要求相当高。化学品大多有腐蚀性、毒性,对船体的材料、密封性、防泄漏设计都有严苛标准,稍微有点偏差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而印度制造业的“通病”就是质量不稳定、交付延期严重。之前印度造国产航母,从开工到下水花了十几年,还频繁出现故障;造普通货船也常因为工艺不达标、配件供应跟不上,导致交付时间一推再推。这次要造的是技术门槛更高的化学品运输船,印度造船厂能不能达到挪威公司的质量要求,能不能按时交付,实在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更有意思的是,挪威作为航运业发达的国家,自己也有实力不错的造船厂,为什么偏偏要找印度合作?大概率不是因为印度造船技术多先进,而是看中了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低。可低成本往往意味着在材料、工艺上可能会压缩成本,这对要求极高的化学品运输船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信号。一旦后续建造中出现质量问题,挪威公司很可能会终止合作,到时候印度高调宣传的“大单”就会变成笑话。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印度工业体系的短板很明显。造船业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钢铁、机械、电子等多个配套产业的支撑。印度的高端钢材产量不足,很多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这就导致造船成本其实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低,而且供应链很容易受国际形势影响。一旦进口零部件被卡脖子,或者原材料价格上涨,整个造船项目就可能陷入停滞。之前印度不少制造业项目都因为供应链问题半途而废,这次的化学品运输船项目,恐怕也很难避开这个坑。 印度之所以这么高调宣布这份意向书,说到底还是想急于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制造业实力。这些年印度一直喊着“制造印度”的口号,想要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的崛起从来不是靠一两份意向书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完善的配套体系和严谨的质量管控。靠高调宣传“意向订单”来刷存在感,反而暴露了其制造业根基薄弱、急于求成的短板。 退一步说,就算这份意向书最后真的变成了正式合同,印度造船厂也顺利完成了建造,这也只是个别案例,不能代表印度造船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水平已经达标。想要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大国,印度需要补的课还有很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完善工业配套、加强质量管控、优化供应链……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更不是靠高调宣传就能实现的。 相反,这种急于宣传“意向订单”的做法,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旦项目后续出现问题,不仅会让印度造船厂的信誉受损,还会影响国际市场对印度制造业的信任度,以后再想接到国际大单就更难了。与其急着高调宣布,不如沉下心来完善自身实力,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和业绩说话,这才是制造业崛起的正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印度海军 印度航 印度油轮 印度航母动态 印度船舶 印度货船 印度舰艇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忆翠东岸

忆翠东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