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风波落幕,荷兰妥协撤令求和,中方表态定后续走向… 2025年11月12日

予自己 2025-11-13 14:04:41

安世风波落幕,荷兰妥协撤令求和,中方表态定后续走向… 2025年11月12日,荷兰当局正式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限制,归还企业自主运营权,这场牵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博弈迎来阶段性落幕。事件的核心脉络清晰可循,其背后是大国科技博弈与产业链利益的深度交织。 风波的起点源于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战略布局。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50%穿透性规则",将出口管制范围扩展至被制裁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次日,荷兰当局便援引尘封七十余年的1952年《物资供应法》,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中资背景的安世半导体决策权,实质是配合美方战略,切断中国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布局路径。受此影响,安世半导体被迫断供特定芯片,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中方随即采取反制措施,2025年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安世半导体在华企业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特定半导体关键部件出口。这一精准反制迅速显现效果: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车规级芯片核心供应商,市占率超30%,其供应中断直接导致欧洲汽车产业陷入严重芯片荒,宝马、大众等车企面临停产风险,荷兰经济遭受重创,ASML等高科技企业市值短期内蒸发超200亿欧元,国内就业岗位岌岌可危。 内外压力之下,荷兰当局被迫转向妥协。11月7日,荷兰释放和解信号,称与中方磋商取得建设性进展;12日,正式归还安世半导体控制权。作为回应,中方启动出口豁免政策,允许其恢复特定芯片出口。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妥协的背景是中美双方达成共识,美方暂停"50%穿透性规则"一年,荷兰此前的强硬立场已失去支撑。 然而,这场风波的落幕并不意味着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博弈终结。美国的"50%穿透性规则"仅暂停实施,未来若重启仍将扰动产业链格局。对于中方而言,这一事件成为加速半导体产业本土化布局的重要契机,技术自主与供应链安全建设将持续提速。而荷兰当局的单边操作,已让欧洲车企看清"荷兰制造"的不可靠性,短期内转向中国芯片供应的趋势已现。 中国商务部此前明确表态,造成全球供应链混乱的责任在荷方,中方始终秉持负责任态度,对合规民用用途出口予以豁免。未来中荷关系的发展深度,关键在于荷兰是否真正吸取教训,摒弃泛化国家安全的错误做法,恪守商业契约精神。这场博弈已然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破坏产业链稳定的行为,最终都将自食恶果,唯有坚持合作共赢才是正确选择。安世半导体公司 荷兰安世半导体 荷兰供应链

0 阅读:82
予自己

予自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