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8时,一场覆盖全球的磁暴悄然降临。当夜幕降临,北京北部郊区的夜空竟上

11月12日8时,一场覆盖全球的磁暴悄然降临。当夜幕降临,北京北部郊区的夜空竟上演了一场罕见的极光秀——淡粉色与浅绿色的光带在云层间流转,肉眼清晰可见。这场横跨数千公里的天文奇观,让无数北方居民第一次在家门口见证了"极光南下"的盛况。 太阳风暴的"跨年大礼" 这场极光的幕后推手,是太阳在11月初爆发的日冕物质抛射。根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中心数据,带电粒子流以每秒800公里的速度冲向地球,于北京时间12日8时触发地磁暴。NASA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此前已捕捉到此次太阳活动的影像,其强度达到G3级(强磁暴)水平。 极光突破地理纬度 通常情况下,极光带集中在北极圈附近。但此次磁暴使极光边界南压至北纬40度左右。北京怀柔、密云的观测者报告称,20时30分许,西北方向天空出现明显的淡红色辉光,持续约1小时。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摄影师则记录到更为壮观的幕状极光,绿色光幕如瀑布般垂落天际。 科学原理的视觉呈现 极光的本质是太阳风粒子与地球高层大气的"碰撞艺术"。当高能电子以每秒数千公里的速度闯入100-400公里高空,与氧原子碰撞便发出绿光,与氮原子作用则呈现红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物理团队解释,此次极光呈现粉绿交织,正是粒子流在不同高度层作用的结果。 南北同频的观测热潮 从黑龙江漠河到河北承德,北方多地天文爱好者连夜架设设备。北京天文馆数据显示,12日晚其直播平台观看量突破300万人次。有趣的是,广东网友的"北方定义之争"意外成为社交热点,有人调侃:"地理课本要更新极光分布图了。" 尚未终结的太阳活动 国家空间天气预警中心预测,本次磁暴过程将持续至14日。虽然13日晚北京地区因云层覆盖未能再现极光,但黑龙江、新疆等地仍有观测可能。专家提醒,强磁暴可能影响短波通信和电网运行,公众无需过度恐慌。 这场横跨中国北方夜空的光影盛宴,恰逢太阳活动第25周期峰年。随着太阳活动持续活跃,未来几年中纬度地区或将有更多机会邂逅极光。对于大多数中国民众而言,这次"家门口的极光"不仅是视觉享受,更是一堂生动的空间物理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借鉴

0 阅读:1
金建论冰川中探险的勇士

金建论冰川中探险的勇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