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郑丽文与美国在台协会终于见面了,通过对郑丽文的观察,终于发现她是一

沈言论世界 2025-11-13 10:34:24

11月12日,郑丽文与美国在台协会终于见面了,通过对郑丽文的观察,终于发现她是一个什么人! 11月12日,郑丽文在中央党部接见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谷立言一行。 郑丽文表示,台美关系至关重要,期盼美方持续给予理解与支持。唯有通过稳定的沟通与互信,方能共同维护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她说要和平、要沟通、要稳定,不要战争、不要“台独”,听起来似乎很理性,但问题就出在她始终对一个关键问题保持沉默:统一。   她既不支持“台独”,也不赞成统一;反对战争,却对岛内分裂现实视而不见。她渴求美方“理解支持”,却忽视台湾真正所需是与大陆真诚对话,而非寄望于远隔重洋的彼岸。   她的这种“中间路线”,实际上是一种政治上的自保术,也是一种对现实责任的逃避。   在当前岛内政治环境逐渐极化,民进党持续推动“去中国化”政策的背景下,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政治人物,理应明确表达出对于两岸关系的基本立场。   然而郑丽文却选择了一个“看起来不惹事”的姿态:不喊独立、不喊统一、也不喊战争,就这样模糊地站在了所有立场之外。   可问题是,历史不会因为她的沉默而停止前进,现实政治更不会因为她的温吞而变得温和。   她希望台湾安稳、经济发展,可却又不愿承担与大陆合作的政治代价;她害怕成为美国的棋子,却又在关键时刻选择与美国代表并肩站台;她口口声声说要和平,但又拒绝承认只有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才有可能真正回到对话轨道。   这种矛盾的姿态,说到底就是一种“想要又不敢”的政治投机。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立场在岛内并不少见。诸多政治人物实则在践行“模糊路线”,既不敢公然支持统一,亦不敢明确反对“台独”。他们便以“维持现状”“和平稳定”这类貌似中立之辞藻,来粉饰自身立场。   但所谓“现状”,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被侵蚀的状态;所谓“和平”,也不过是暂时不打仗的表象。   真正的和平,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制度性安排,而不是靠着一两个模糊词汇维持的脆弱平衡。   郑丽文口中的“九二共识”,似乎成了她唯一稍显具体的立场。但问题在于,她对“九二共识”的理解也极为有限,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政治符号来使用,而不是一个真正可以推动两岸交流的机制。   她从不主动谈及如何在“九二共识”框架下深化交流、更不愿提出任何建设性方案,只是把这个词挂在嘴边,以此来区隔自己与民进党的“台独”立场。这种做法看似理智,实则空洞。   而她所强调的“台美关系”,也同样充满了双重标准。一方面她希望美国“理解台湾”,另一方面又对美国在岛内的政治操作保持沉默。   她知道美国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干预岛内政治,包括军事、经济、舆论等多个层面,却选择性地忽略这些问题,只是泛泛而谈“沟通与互信”,这不是理性,而是回避。   更重要的是,她没有意识到,台湾唯一的出路,不是在美中之间选边站,而是回到两岸之间真正的对话与合作。   她不想统一,是因为她不愿面对统一所需要的政治勇气与历史担当;她反对“台独”,是因为她知道这条路走不通;她呼吁和平,是因为她知道战争代价太大;她强调沟通,是因为她知道台湾无法独自生存。   但她拒绝明确支持统一的立场,却使得她所有的“和平愿望”都变成了空谈。和平不是靠幻想得来的,经济也不是靠回避现实发展起来的。   她一边想要大陆的市场,一边又不愿面对大陆的政治底线,这种自欺欺人的策略,终究无法持久。   岛内的政治人物,不能总是坐在观望位上,等着别人犯错、等着局势变化、等着美国出手。   一个真正有担当的政治人物,应该敢于对两岸未来做出清晰判断,并为此承担起推动历史进程的责任。   郑丽文虽然在党内有一定地位,但从她近期的表现来看,她更像是一个谨慎的观察者,而不是一个真正有主见的推动者。   郑丽文的“不统一”立场,不仅缺乏战略远见,更加剧了岛内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和平从不是一个姿态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选择。   只有在国家统一的大框架下,台湾才有真正的安全与发展空间。对于像郑丽文这样在关键问题上闪烁其词的政治人物,不能只看她说了什么,更要看她没说什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素材来源:“美国在台协会”将约郑丽文会谈,台媒称美方急于确认蓝营对防务预算立场 2025-11-11 14:50·参考消息

0 阅读:0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