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圈子里,有争议的东西太多了,从门把手到加速度,几乎无所不争!

哇曹仁谈汽车 2025-11-13 10:01:00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圈子里,有争议的东西太多了,从门把手到加速度,几乎无所不争! 我认为核心的根源在于,新技术、新概念、新功能太多且快,强制性的行业标准相对滞后! 终于,11月10日,公安部组织完成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即“GB 7258”,是中国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版本是2017年制定的,至今已经历时8年了! 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的点是:《条件》要求: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的静默状态。 这将大幅提升汽车在起步阶段的安全性,同时打击部分厂商的过度宣传,以后“弹射起步”的话术可能涉及违规。另外,它也是为了防止在某些情况下的误操作,例如驻车期间误踩油门。 你可能会说,如果有人就是喜欢追求刺激感,故意起步阶段就深踩踏板呢? 它还有另一个要求:纯电、插混载客汽车应具备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并且在静止、蠕动时能够检测。即便深踩油门,系统也会对动力进行限制。 《条件》的态度很明确:请正常驾驶,如果真的喜欢那种弹射起步的快感,请移步赛道或者其它专业场地。 《条件》还要求,纯电、插混车辆在纵向或横向方向上150ms时间内,有不小于25km/h的速度变化或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时,应能自动切断动力电路。 速度变化也就是碰撞,达到25km/h及以上时,电池、高压线路等部件很有可能已经受损,存在短路风险,因此必须在150ms内切断,这里的不可逆约束装置指的就是安全气囊。 这样的规定,一是防止短路后起火,二是防止救援过程中人员因为触碰带电部件而触电。 纯电、插混车辆应能监测动力电池工作状态,发生热事件时应通过明显的信号提醒车内人员。同时,动力电池应设有定向泄压和压力平衡装置,并且预留泄压通道,保证电池泄压时不影响驾驶舱内人员安全。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 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在激活状态下,车速大于10km/h时,应检测驾驶员手部、视线的脱离,驾驶室前部显示屏、抬头显示等装置应该强制关闭并且禁止开启娱乐影像播放和游戏功能。 这个要求能出台,证明现阶段监管层并不信任L3及以上的辅助驾驶,严厉禁止脱手、闭眼开车,同时也规范某些驾驶员的奇葩行为。 想象一下,哪个正常的驾驶员会一边开车一边看视频、打游戏? 此外,《条件》还要求,乘用车应保证每个乘员至少能从两个不同的车门上下车,汽车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外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也不例外。 从此以后,不用再争“电子控制门把手”与“机械门把手”哪个更安全了。 电池热失控、气囊弹开时,非碰撞车门应自动解锁、并且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在外部开启。 这项规定一出,车辆碰撞后车门打不开时,厂商就无法推卸责任了。 总结一下:《条件》从国家标准的高度,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终结了目前业内在车门、辅助驾驶等方面的争议,遏制厂商过度宣传、规范消费者的驾驶行为。 正式实施后,业内的很多乱象将会消失,整个行业将会更加健康地发展,于消费者而言,虽姗姗来迟,但依然是大好事一件!

0 阅读:0
哇曹仁谈汽车

哇曹仁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