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红军烈士致敬!1982年,在重庆某处,考古学家们意外发现了一具特殊的骸骨,双脚间缠绕着一条重达7公斤的粗大铁链,脚踝处深深钉入四枚硕大的铆钉。 1983 年龙潭烈士陵园葬礼上,段苏权少将抚着王光泽墓碑落泪。 49 年前并肩突围的战友,再见已是嵌着 7 公斤铁链的骸骨,这是他用生命守护主力的见证。 1982 年考古队清理骸骨时,四枚烧红的铆钉仍嵌在踝骨里,铁链锈蚀却死死缠着双脚。 老农杨先富在旁哽咽:“1934 年冬,我见国民党兵把他抬来埋,铁链拖在地上响得渗人。” 这副铁链,是王光泽拒绝投降的勋章 —— 敌人用酷刑逼他吐露红军机密,他始终咬紧牙关。 他的坚守,让黔东独立师剩余战士得以隐蔽,为主力后续发展保留了革命火种。 1934 年 8 月,红六军团西征前,贺龙握着王光泽的手嘱托:“牵制住敌军,主力就能安全西进。” 那时他刚任黔东独立师师长,麾下仅 700 余人,弹药不足,却要面对湘川黔三路敌军围剿。 这是他革命生涯的关键抉择 —— 放弃随主力转移,选择留在敌后打游击,这一留便是牺牲。 14 天里他带着战士们钻山林、袭敌营,打了 20 多场仗,成功把敌军主力拖在黔东山区。 1934 年 10 月梵净山突围战,王光泽左腿被子弹擦伤,仍举着枪冲在最前面。 “保护政委!” 他嘶吼着把受伤的段苏权推到树后,自己带人挡住黔军李成章旅的进攻。 这场仗打了三天三夜,独立师从 700 人减到不足 200 人,却为红二、六军团会师争取了时间。 他的指挥若定,让敌军误以为遇到红军主力,为主力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0 年王光泽在茶陵加入赤卫队时,还带着木工工具 —— 此前他走南闯北做木工,见惯穷人受苦。 “要让天下穷人有饭吃”,这句初心成了他作战的动力,从队长升团长,他总冲在最危险的地方。 战士们叫他 “拼命师长”,因为每次战斗他都第一个冲锋,1933 年攻打茶陵县城,他带头爬上城墙。 这份勇猛,让他在 1934 年临危受命时,毫不犹豫接下牵制敌军的艰巨任务。 1934 年 11 月,王光泽带着残部往湘西找主力,在吴荣友家休整时,还帮老乡修补破损的农具。 “红军是为穷人打仗的”,他边修锄头边说,没成想一口湖南口音引来了民团的怀疑。 被押到田冠伍面前时,他昂首挺胸:“我是红军黔东独立师师长,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1934 年 12 月 20 日,敌人给王光泽套上 7 公斤重的铁链,用烧红的铆钉把铁链钉在他脚踝上。 “说不说红军下落?” 敌人用烙铁烫他的手臂,他疼得浑身发抖,却只说 “不知道”。 当晚他趁着看守不注意,悄悄扯下衣角写下 “坚守信仰” 四个字,藏在衣领里。 这是他留给革命的最后遗言,也是他 31 年人生的写照 —— 从雇农到红军师长,始终未忘初心。 1934 年 12 月 21 日黎明,邬家坡泡桐树下,王光泽被捆在木椅上仍高声呐喊。 “中国共产党万岁!” 他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乱枪响起后,英雄倒在血泊中,年仅 31 岁。 躲在远处的杨先富记住了这个位置,48 年来从未敢对人说起,直到 1982 年征集红色文物。 他的牺牲,不是结束 —— 独立师战士继承他的精神,继续在黔东开展游击斗争。 如今,龙潭烈士陵园的松柏围绕着王光泽的墓碑,常年有群众来献花。 那副曾锁住他的铁链,被陈列在纪念馆里,旁边的文字写着:“他用生命诠释了坚贞不屈。” 他牵制敌军、保护主力的贡献,被载入红军战史,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英雄虽逝,但他的精神永远活着,激励着我们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主要信源:(铜仁纲工——【重走百年路 奋进新征程】(一百八十二)英勇就义王光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