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西路军副营长杜万荣与三名战友被活埋在炸塌的煤窑里,就在他们感觉呼吸越来越费劲时,堵塞的窑洞突然露出一丝微弱的亮光:“喂,你们还活着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西路军副营长杜万荣与三名战友在突围中陷入绝境,他们被敌军逼入河西走廊的一座废弃煤窑,原本打算稍作休整,却没想到敌人早已设下埋伏,迅速炸塌了洞口,沉重的矿石和煤灰将出口封死,他们被困在了暗无天日的地下空间。 煤窑内空气稀薄,煤灰呛人,四人只能轮流刨土,希望能挖出一条生路,他们的手指磨破,关节渗血,但谁也不肯停下,矿井中的黑暗和窒息感让人几乎崩溃,但杜万荣始终咬牙坚持,他知道,作为部队的副营长,自己不能倒下,他们用尽力气扩大呼吸空间,试图维持最后的生存可能,但希望却越来越渺茫。 就在四人以为无路可逃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即洞口上方露出了一丝微光,那是附近村民马有元,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煤窑被炸塌时他正好路过,发现情况后立刻意识到可能有人被困,他没有犹豫,冒着危险跑回村子,绕开敌人的耳目,带着工具匆匆赶来。 马有元花了很长时间,终于挖开了一个小洞,发现了四名战士,他看到他们满身灰尘,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但眼神里还有一丝希望,他立即将水壶递进去,四名战士靠着这点水暂时缓过劲,由于敌军随时可能返回,马有元迅速将他们救出煤窑,并带到村子后方的一个隐蔽山洞里藏起来。 为了不暴露战士们的行踪,马有元十分小心,他每天绕道行走,带着青稞、干粮和草药穿过小路送到山洞,由于伤势严重,杜万荣和战友们的行动很困难,但马有元没有放弃,他用最简单的方法为他们处理伤口,尽可能让他们恢复体力。 敌军在附近村庄反复搜查,马有元冒着极大的风险保护他们,他将战士们藏在山洞深处,又在洞口撒上碎煤灰掩盖痕迹,每次敌人靠近,马有元都提前侦查,确保安全后才前往送物资,在这些日子里,杜万荣深刻感受到普通百姓的无私与勇气,虽然马有元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他的举动让四名战士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几天后,杜万荣和战友们伤势稍有好转,必须尽快离开此地继续寻找部队的残余力量,马有元特意为他们画了一张详细的地图,标明附近地形和敌人可能的行踪,他还从家里拿来了两双布鞋和一个水壶,叮嘱他们上路时要多加小心,杜万荣接过这些物资,心中充满感激,带着战友们踏上了逃亡的路。 四人按照地图指引,穿越盐碱地和戈壁滩,白天躲避敌军,夜晚借着星光前行,一路上,他们忍受饥饿和寒冷,靠着顽强的意志一步步前进,经过十几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在甘肃山丹与另一支西路军残部汇合,当他们看到熟悉的红军旗帜时,所有的疲惫和伤痛仿佛都被抛到了脑后。 归队后,杜万荣第一时间将这段经历写进战地日志,他详细记录了马有元的名字和所做的一切,并将这份恩情铭记在心,对于西路军来说,像马有元这样的普通百姓是他们生存和胜利的重要支撑,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正是这些普通人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气,为红军战士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新中国成立后,杜万荣定居成都,继续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虽然他再也没能与马有元见面,但这段经历始终被他铭记,他曾在晚年回忆,这不仅仅是一次生死救援,更是革命队伍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正是无数像马有元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的力量默默支持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