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女子刚生完女儿3个月,意外发现出院记录上记载的竟是分娩了一男婴。女子突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2025-11-12 14:02:14

海南海口,女子刚生完女儿3个月,意外发现出院记录上记载的竟是分娩了一男婴。女子突然想到,她分娩时同病房分娩的就是一个男孩。 女子怀疑医院给她抱错了孩子,可医院却轻松的回应,可能是当时护士打错字了,改一下就可以了,生孩子都有流程,不可能抱错的。 女子叫李敏(化名),今年28岁,想起发现错误的那个下午,她至今心有余悸。那天她翻出出院记录,准备给女儿办医保报销,手指划过“性别”一栏时,突然僵住——纸上赫然写着“男”。她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再看,住院号、姓名、出生日期都对得上,唯独性别一栏刺眼的“男”字,像一根针狠狠扎进心里。 当晚,李敏把事情告诉了丈夫张伟(化名),丈夫一开始觉得是她太敏感:“医院那么多流程,出生时护士会核对母婴信息,手环上都有编号,怎么可能抱错?肯定是打字失误。”可李敏睡不着,翻来覆去看着女儿的小脸,越看越忐忑。她想起出院时,护士匆匆把孩子递给她,没仔细核对信息;想起同病房产妇出院时,护士抱着孩子走得匆忙,当时她好像听到护士嘀咕了一句“编号有点乱”。这些原本没放在心上的细节,此刻都成了让她不安的理由。 第二天一早,李敏和丈夫带着出院记录、女儿的出生证明,急匆匆赶到当初分娩的医院。护士站的工作人员接过记录看了一眼,轻描淡写地说:“哦,这就是录入错误,很常见的,我给你改过来就行。”李敏追问:“只是打字错了吗?有没有可能抱错孩子?”对方却笑了:“你想太多了,我们生孩子都有严格流程,母婴手环一对一绑定,出院时还要核对三次,怎么可能抱错?” 可这样的回应根本无法打消李敏的疑虑。“如果只是打字错了,为什么偏偏错成了同病房男婴的性别?”她坚持要查看当时的监控和母婴手环绑定记录,却被工作人员拒绝:“监控只保存一个月,早就覆盖了;手环记录是内部资料,不能随便给你看。”更让李敏寒心的是,负责接待的医生赶来后,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耐烦:“你这就是无理取闹,孩子都三个月了,长得跟你这么像,怎么会抱错?我们医院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丈夫看着李敏急得眼圈发红,忍不住跟医生争执起来:“不是我们不信任医院,可性别录入错误太蹊跷了,万一真有疏漏呢?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你们怎么能这么敷衍?”可无论他们怎么说,医院始终坚持“只是录入错误”,只愿意修改出院记录,不愿做进一步核查。 回家后,李敏的焦虑越来越严重。她开始反复对比女儿和自己、丈夫的五官,越看越觉得“不像”,甚至偷偷给同病房的产妇发微信,询问对方孩子的情况。对方回复说孩子一切正常,长得很像她丈夫,还发了几张照片过来。李敏看着照片里的男婴,又看看自己怀里的女儿,心里更乱了——两个孩子确实长得不一样,可她还是无法完全放下心来。 “万一真抱错了,我女儿现在在哪?别人的孩子在我身边,我却不知道,这太可怕了。”李敏常常抱着女儿掉眼泪,晚上失眠到天亮,原本产后恢复得不错的身体,因为过度焦虑变得憔悴不堪。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四处打听解决办法,有朋友建议他们做DNA亲子鉴定,可李敏又犹豫了:“如果鉴定结果是亲生的,那还好;可如果不是,我该怎么办?我已经离不开这个孩子了。” 无奈之下,李敏向海口市卫健委投诉了这件事。接到投诉后,卫健委很快介入调查,要求医院提供当时的分娩记录、母婴手环发放登记、护士值班表等资料。经过一周的核查,医院终于承认,当时负责录入信息的护士因为产后病房太忙,误把同病房男婴的性别录入到了李敏的出院记录里,母婴手环绑定和婴儿交接流程确实没有问题。 为了彻底打消李敏的疑虑,医院主动提出承担DNA亲子鉴定的费用。鉴定结果出来的那天,李敏紧张得手都在抖,当看到“支持李敏与女儿存在亲生血缘关系”的结论时,她当场哭了出来,压在心里三个月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虽然误会解开了,但李敏心里始终有个疙瘩:“如果不是我发现得早,如果我没有坚持追问,这件事可能就这么过去了。医院的一个‘打字错误’,让我担惊受怕了三个月,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太让人失望了。”这件事被发到网上后,很快引发热议,有网友说:“医疗无小事,一个小小的录入错误,可能会毁掉一个家庭,医院必须重视起来。”也有网友表示:“理解李敏的担心,换做是谁都会怀疑,希望医院能加强管理,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其实,医疗行业的核心是责任与严谨,每一个流程、每一个记录,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医院不能把“打字错误”当作敷衍的借口,更不能忽视患者的合理诉求。只有真正把患者放在心上,严格规范每一个操作流程,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李敏的经历虽然是一场虚惊,却给所有医疗机构敲响了警钟:细节决定成败,责任重于泰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7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