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格局将变?新华网三连评剑指网购乱象】“双 11”期间,新华网连续三天发文,严厉批判电商平台三大惯用套路:隐形捆绑消费、擅自调价的霸权行径、滥用 AI 模特进行虚假宣传。文章指出,平台依仗其垄断地位,一方面肆意收割消费者,另一方面不断挤压商家利润,致使“老实人吃亏”的劣币效应持续蔓延。分析人士认为,国家正强化监管力度,未来将大幅提升违规成本,推动电商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发展。若平台依旧玩弄套路,恐将遭受重罚。 评论: 虽说大家都口口声声宣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事实上网络违法成本极低,网络上打擦边球的现象也是五花八门。支持加大网络执法力度!支持线上线下配套管控!支持提高网络营收税点!支持减轻门店租金负担以振兴门店经济! 若各个电商平台仅专注于内容与厂家广告,收入从当下的销售抽成转变为广告费以及知识与信息传播费用,这才是它们的发展正道。并且,电商平台必须统一履行社会保障义务,按收入比例缴纳法定社保基金。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当下的内卷问题,又能激活城市街头的实体商业经济,还能盘活地方商业地产,更能增加就业岗位。不知管理层能否摆脱资本的束缚? 作为消费者,我十分喜爱电商,因其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且许多商品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然而,电商存在的问题也着实不少,在此就不一一详述。加强对电商的管理,并非要遏制电商发展,而是要促使其合理、合规、合法地发展。 真正能留住消费者的,是过硬的商品和真诚的服务。价格必须真实,不能像捕猎般,用低价诱使消费者掉入陷阱。怎么就没人管管拼多多呢?诚然,它价格低廉,给我们带来实惠,但它那一步一步的转盘游戏实在令人作呕。什么元宝、钻石、碎片,简直恶心至极。赚钱、引流无可厚非,但不能丧失道德底线。 是谁毁掉了中国实体经济?是资本垄断的平台吗?我认为其责任至少占 80%。令人欣喜的是,民众正在觉醒!大家应当明白,资本控制的平台虽让我们购物更便捷、花费更少,但多数人和企业却难以盈利,众多人失业、企业倒闭,而资本控制的平台却赚得盆满钵满。你怎么看? 作为平台商家,我未见具体措施出台,电商税实则作用有限。强烈要求对电商加收流量重税。首先,我们入驻平台已缴纳入驻费用,每日出单平台还要扣点,这些费用都不容小觑。而且平台不给流量,若想获取优质流量,就得花钱购买。若每月流量费减少,平台还会限流,商家实在苦不堪言。如今众多商家倒闭,皆因费用过高。既然收取了这些费用,就应向国家纳税。国外平台的流量广告费并不高,其经营理念是提供同等流量,让商家用心经营,认真经营的商家自然能够脱颖而出。而在中国,因费用问题,许多优质小商家因无力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流量而难以发展,最终被迫离开平台,这理应得到监管。此外,平台上所有活动的超低价格补贴,应由平台承担,必须出台相关规定。不然,平台为争抢流量让商家报名参加活动,实在荒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