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对夫妻,生了11胎全是女儿,丈夫眼看妻子生不出儿子,无奈决定放弃,谁料,1

文史充点站 2025-11-12 09:23:32

山西一对夫妻,生了11胎全是女儿,丈夫眼看妻子生不出儿子,无奈决定放弃,谁料,1996年妻子47岁时,竟然又怀上了第12胎,夫妻两人犹豫不决,到底是生还是不生呢? 山西吕梁中阳县暖泉镇的高海贵家,从1970年代开始陆续生了11个女儿,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没有儿子是件让人抬不起头的事,村里人背后议论,亲戚见面也常带着同情的眼神。 高海贵在煤矿打工,妻子闫兔花在家种地带孩子,因为超生,家里被罚了好几次款,一度连吃饭都成问题,孩子们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完传给老二,一直往下传,鞋子也是补了又补。 1996年冬天,47岁的闫兔花发现自己又怀孕了,村里的赤脚医生说这个年纪生孩子风险很大,劝他们别要了,夫妻俩也犹豫过,毕竟家里11个孩子已经够艰难了,但最后还是决定生下来,反正都这样了,也不差这一个。 1997年春天,高家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儿子,取名高浩珍,消息传开后,村里人都来道喜,说高家总算有后了,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男孩的到来并没有改变家里女儿们的地位。 大女儿高巧珍那年已经25岁,在外面打工,听说妈妈生了弟弟,她特地请假回家帮忙坐月子,二女儿、三女儿也轮流回来照顾,每个人都把弟弟当宝贝疼。 高浩珍从小就在姐姐们的呵护下长大,吃饭时,姐姐们总把碗里的肉夹给他,自己就着咸菜吃馒头,过年时新衣服也先给弟弟做,姐姐们继续穿旧的,但这些付出从来没人喊过苦。 到了上学年龄,几个还在读书的姐姐纷纷辍学,她们说反正女孩子读不读书都要嫁人,不如省下钱让弟弟好好念,老四高巧梅当时刚上初二,成绩在班里排前三,但还是选择了退学去打工。 高浩珍读小学时,每学期的学费都是姐姐们凑出来的,大姐在太原做保姆,二姐在县城饭店帮厨,三姐在镇上的针织厂打工,她们每个月省吃俭用攒下的钱,除了给父母寄生活费,剩下的全给弟弟交学费买资料。 村会计记得很清楚,有一年冬天特别冷,高浩珍穿着破棉鞋去上学,脚都冻裂了,五姐高巧芳知道后,当天就从自己工资里拿出200块钱托人给弟弟买了双新棉鞋。那时候她一个月工资也就600块。 高浩珍读高中时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姐姐们只要在家,就会给他准备好吃的带回学校,腊肉、鸡蛋、手工馍馍,每次都装得满满当当,同学们都羡慕他有这么多姐姐疼。 2018年,高浩珍要结婚了,女方家要求彩礼18万,加上办酒席、买家电,总共需要32万,这笔钱对高家来说是天文数字,高海贵那时已经干不动活了,家里根本拿不出。 11个姐姐聚在一起商量,谁也没说让弟弟少给彩礼或者简办婚礼,大姐说她能拿5万,二姐说她家能出3万,其他姐妹也都报了数,最后凑够了32万,分文不少。 婚礼那天,11个姐姐穿着统一定制的红色T恤,胸前印着各自的排行数字,她们站成一排,按顺序给弟弟送祝福,六姐刚生完孩子才半个月,坐在椅子上给弟弟送红包,九姐从广东赶回来,前一晚刚下火车。 有人把这个场景拍了视频传到网上,视频里,11个姐姐围着新郎,有的帮他整理衣领,有的给他递水,有的忙着招呼客人,这份朴实的手足情打动了很多人。 高浩珍后来在镇上开了家理发店,生意还不错,他每个月都会给父母生活费,逢年过节也会给姐姐们的孩子包红包,他说这辈子欠姐姐们太多,还不清。 现在高家的女儿们大多生活在附近的县城或乡镇,每到周末就有人回老家看望父母,老两口守着老窑洞,看着儿女们来来往往,觉得这一辈子虽然辛苦,但也值了。 有人说姐姐们是“扶弟魔”,有人觉得是亲情无价,如果是你,会愿意为兄弟姐妹付出到这种程度吗?或者你身边有类似的多子女家庭故事吗?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据2018年7月河南都市频道报道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在西湖边画画的榆树

在西湖边画画的榆树

3
2025-11-12 09:40

你看多少女儿户,父母去逝,女儿外嫁,老家房屋破败,荒草遍地,满目凄凉。所以人生一世,死后唯一能留下的就是血脉传承,这就是以前农村人坚决要生个儿子的原因!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