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民日报了!6日报道湖南一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时,突然就哭了!原来,这名男孩写作文

文史充点站 2025-11-07 22:19:52

上人民日报了!6日报道湖南一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时,突然就哭了!原来,这名男孩写作文,怀念去世奶奶,文字里藏着戳心的思念,老师被感动到热泪盈眶,特别是最后一句:“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她把这篇作文分享给同学们,被人民日报转发点赞!网友:文字藏着最心的爱! 湖南长沙一所中学,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看到一篇题为《藏在罐子里的爱》的文章。她读完后眼眶泛红,决定把这篇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后来这篇作文在社交平台传播开来,《人民日报》也进行了转发。 作文讲的是一个装白砂糖的罐子,小时候奶奶总从罐子里舀一点糖给孙子吃,自己说已经吃过了,男孩在作文里写:“奶奶明明没吃,却也和我一样开心。幸福从罐子里跑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 文章的后半部分写到奶奶去世后的情景,乡下的月亮还是很圆,院子和后山都沐浴着同样的月光,但是“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这句话成了全文最打动人的地方。 老师在课堂上念这篇作文时,教室里很安静,前排有几个女生趴在桌子上,肩膀一抽一抽的,一位学生后来说,这篇作文最厉害的地方,就是那句“假装吃过”,五个字,胜过千言万语。 文章在网上传开后,评论区涌现出很多类似的回忆,有人说:“我奶奶也有这样一个罐子,装的是桃酥。现在罐子还在,擦得锃亮,但没人往里面装东西了。”还有网友写道:“看到'喊她没人答应了'这句,我想起爷爷走的那天,也是这样喊他的,蹲在阳台哭了很久。” 这篇作文没用什么复杂的修辞手法,有些句子甚至显得“土气”,但正是这种朴实的表达方式,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鸣,因为它写的是真实经历,是那些具体的、带着温度的生活片段——罐子上的红苹果贴画、奶奶塞糖时粗糙的手、喊人却无人应答的失落。 为什么这样的内容能打动这么多人?可能是因为它提醒了我们,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事,往往藏着最深的情感,我们忙着工作学习,忙着刷手机,很少主动坐下来陪长辈说说话,也很少认真品尝他们做的饭菜。 有句老话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道理大家都懂,但只有真正经历过失去,才能体会那种疼,这篇作文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在亲情上的那些疏忽。 其实不用等到写作文的时候才想起这些,趁长辈还在,多回家几次,帮他们做点家务,听他们讲讲以前的事。当他们递来吃的,别光顾着低头看手机,认真尝一口,说声好吃,这些看似平常的互动,才是我们能给予的最好陪伴。 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这样一个“罐子”——装着爷爷的旱烟味、外婆的糖果、妈妈做的某道菜,这些记忆看似琐碎,却是我们和家人之间最珍贵的连接。 别等到只剩下一个空罐子时,才明白那些日常的小事有多重要,看到这篇作文,真的瞬间破防了。 “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这句话的杀伤力太强了,一下子让我想起已经离开五年的外婆,眼泪根本止不住。 这个男孩写的哪里是糖啊,分明是我们每个人记忆里那个最宝贝的“罐子”,我外婆也有个神秘的铁皮盒子,里面永远装着专门给我留的芝麻糖。 那时候总觉得理所应当,现在才明白,那盒子装的不是糖,是老人家把所有能拿出的好都攒起来留给我的那份心。 最戳我的细节是“奶奶明明没吃,却也和我一样开心”。 长辈的爱就是这样,他们的幸福特别简单,就是看着你开心他们就满足了,现在我们工作忙了,有时候接爸妈电话都不耐烦,嫌他们唠叨。 看了这篇作文真的被敲了一棒子,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恐慌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这个初三男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说明真情实感永远比华丽辞藻更有力量。他没用“思念”这个词,但每一个字都在说“我想你”。 这让我相信,不是现在的孩子不懂感情,而是他们心里都藏着最柔软的爱,只是需要被这样的好文章唤醒。 你最先想起了哪位亲人?关于TA,哪个最平常的生活细节,是你现在最怀念、也最后悔当时没好好珍惜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0 阅读:0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