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1-11 19:53:49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件的妥协而斗争,并渴望寻求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安全保障。 北约东扩的步伐从冷战结束就开始加速,1999年首批三国加入后,联盟边境线一步步逼近俄罗斯西部。接下来的2004年,八个东欧国家集体入盟,2017年黑山跟进,2020年北马其顿,2023年芬兰,2024年瑞典完成程序。这五波扩张累计推进超过一千公里,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区被压缩到极致。军事部署随之加码,美国在欧洲驻军规模超过十万人,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各设师级指挥所,美军坦克和直升机密集布防。东欧二十多个机场升级为战机基地,黑海和波罗的海水域北约舰艇巡航频繁,2021年那场“欧洲捍卫者”演习调动四万士兵和上万件装备,直指俄罗斯方向。这些动作让莫斯科感受到直接威胁,安全关切被反复忽略。俄罗斯早在2021年12月就正式要求北约部队退回1997年水平,停止东进计划,但回应寥寥,最终引发2022年2月的边境行动。冲突从东部城市蔓延,战线拉锯至今,消耗巨大,却暴露了根源问题:北约的扩张逻辑与俄罗斯的防御底线水火不容。 拉夫罗夫在2024年9月27日的联合国大会上,明确表达了俄罗斯的谈判意愿。他强调,莫斯科准备探讨乌克兰的安全框架,但前提必须保障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包括乌克兰境内俄语居民的合法权益。这些居民在冲突中首当其冲,家园受损严重。拉夫罗夫指出,欧洲国家拟定的保障方案排除俄罗斯参与,这不符合国际惯例,也忽略了安全保障的互惠原则。他还呼吁与美国直接对话,两国需共同承担防止新冲突的责任,并计划在秋季启动第三轮磋商。这番表态看似柔和,实则划清底线:俄罗斯不拒绝谈判,但不会接受单方面让步。三年战事已让俄罗斯经济承受重压,能源出口受阻,制裁超过两万五千项,覆盖金融和技术领域。尽管如此,莫斯科坚持认为,问题源于北约的步步紧逼,而非俄罗斯的侵略野心。拉夫罗夫的发言巧妙地将球踢回西方,提醒大家,安全不是零和游戏,而是需要大国协调的平衡之道。 西方舆论中,“牺牲普京”成为化解危机的流行说法。这种观点将所有矛盾归咎于普京个人,仿佛他一走,俄罗斯就会顺从。这种逻辑忽略了普京支持率的现实基础。2024年3月大选中,他获得87.28%的选票,投票率达77.49%,创历史新高。后续民调显示,82%的民众信任他。这不是盲从,而是源于对国家边界的关切。俄罗斯民众宁愿承受经济紧缩,也不愿眼见祖先土地被蚕食。北约东扩的节点事件反复印证了这一点:2008年乌克兰被列为候选国后,格鲁吉亚冲突爆发;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根源仍是联盟的推进压力。普京的强硬立场,本就是对这些压力的回应。西方通过制裁和舆论施压,却低估了俄罗斯社会的凝聚力。普京在国内被视为维护尊严的象征,他的去留远非万能药。相反,这种“一人定罪”的叙事,只会加剧对立,让谈判更难推进。俄罗斯需要的不是换人,而是北约停止扩张,在联合国框架下寻求真正协调。 俄罗斯的妥协信号并非空谈,而是战略调整的一部分。拉夫罗夫在联合国还公开支持巴西和印度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表面上看似无关,实则拉拢全球南方国家,挑战西方主导的“规则秩序”。这些发展中国家对北约东扩早有不满,俄罗斯借此扩大影响力,推动多极世界格局。欧洲的能源危机和通胀问题日益严峻,德国工厂燃料短缺,超市货架空缺增多,这让西方内部出现分歧。有些欧洲国家推动“志愿者”部队援助乌克兰,实际增加边境军事存在,却无法掩盖援助疲态。俄罗斯则强调,安全保障需覆盖所有相关方,包括中国作为其主要盟友。拉夫罗夫多次指出,任何忽略俄罗斯的方案都注定失败。这种组合拳,既试探底线,又为谈判留空间。普京在国内论坛上重申,大国协调是唯一出路,这与拉夫罗夫的表态一脉相承。西方若继续盯着普京个人,无非是找台阶下,却忽略了结构性矛盾的顽固性。 当前局面下,俄罗斯的“有条件妥协”本质上是理性选择。战事拖延已让双方付出代价,乌克兰东部战线反复拉锯,俄罗斯推进缓慢却稳扎稳打。西方援助虽多,但欧洲经济承压,美国内部对继续卷入的质疑声浪渐高。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曾提出冻结战线和“北约式”保障的方案,但俄罗斯回绝了领土割让和军队弱化要求。拉夫罗夫与鲁比奥的通话显示,无实质让步。俄罗斯坚持乌克兰去军事化和脱离北约轨道,这与普京的“战场现实”论调一致。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让俄罗斯在外交上占得先机。巴西和印度等国的回应,积极推动安理会改革,削弱西方话语权。俄罗斯的战略武器库保持警戒状态,任何侵略都将遭坚决回击。这不是威胁,而是底线声明。妥协大门已开,但路径取决于西方是否承认北约东扩的负面效应。只有互惠方案,才能打破僵局,避免更大冲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