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出来对我们喊话了!11月11日,根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中国之所以避免与华盛顿发生对抗,是因为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我和中国的关系很好,但与他们保持良好关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以实力为基础行事。我们拥有巨大的实力,这得益于关税,也得益于我重建了军队。他们有很多导弹,但我们也有很多,他们可不想与我们发生冲突。 特朗普一直觉得加征关税是拿捏中国的利器,可事实早就给出了相反的答案。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就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当时中方就明确表示会采取同等程度反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这场贸易战打下来,结果正如诺奖得主克鲁格曼所说,中国赢了,反而暴露了美国的软弱。特朗普总觉得世界经济是零和游戏,可中国作为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从贫困到中等收入的崛起,其实是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扩大了市场,提供了成本更低的制成品。 美国依赖中国的稀土等关键资源,这些资源对先进技术至关重要,而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远没美国想的那么高,特朗普政府加关税时压根没意识到中国有反击的实力,最后反而让美国企业和农民承受了高额成本。现在他还把关税当成实力的象征,显然是没看清当年贸易战的真实结果。 再看他口中“重建军队”带来的实力,看似更有底气,实则满是漏洞。从数据来看,美国2026财年的国防预算确实高达1.01万亿美元,比2025年的8950亿美元增长了近13%,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GDP,表面上看确实够唬人。 这笔预算里,研发投入增加到1790亿美元,增幅26.7%,还加大了武器弹药储备,2026年采购经费达到205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不少。空军和太空军是最大赢家,第六代战机F-47研发拿了35亿美元,B-21轰炸机也有47亿美元拨款,导弹防御系统也投了不少钱。 可这笔看似庞大的军费,并没有转化成特朗普口中“说一不二”的威慑力,反而暴露出美军内部的诸多问题。陆军因为预算增幅低于整体水平,扬言要裁员9万人;海军的第六代机项目被冻结,和空军闹起了矛盾;13名退役空军上将还因为预警机项目被取消,联名给国会写信抗议。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曾夸口说自己上任24小时就能结束俄乌冲突,可实际情况是他调停了半天毫无进展,最后只能承认“无能为力”,这足以说明光靠砸钱堆军费,根本不等于真能掌控局势。 但最站不住脚的,还是特朗普对中美不冲突原因的判断——说中国是因为怕美国实力才避免对抗,这完全是对中国外交理念和实际情况的误解。 中国从来不是靠“怕不怕”来决定外交政策的,而是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信奉对话协商才是解决分歧的正道,对抗从来不是我们的选择,这和美国的实力强弱没有半毛钱关系。 就拿中美军事力量来说,中国确实有足够的导弹等国防力量,但这些力量从来都是用于自卫,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保障,而不是用来和谁对抗的。 反观美国,把“以实力求和平”当成基本政策,动辄用军事威慑施压,可从俄乌到巴以,这些冲突里美国的军事介入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让局势更复杂。 特朗普没看到,中美之所以能保持沟通、避免对抗,根本原因是两国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所谓的“实力威慑”。 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贸易往来、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诸多领域都需要合作,对抗对谁都没好处,这才是双方保持克制的核心逻辑,和他想的“怕实力”完全是两码事。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言论里的矛盾之处,他一边说“和中国关系很好”,一边又把关税和军事威慑当成打交道的筹码,这本身就违背了国与国相处的基本道理。 国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靠的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而不是一方用实力压制另一方。特朗普这套“实力论”,本质上还是冷战思维里的零和博弈,可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那个靠拳头说话的时代了。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信息技术领域也在和美国激烈竞争,这些实打实的发展成就,才是中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的底气,而不是靠怕谁来换和平。 美国媒体自己都算过,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力其实比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更大,特朗普要是真懂实力的内涵,就该明白合作共赢才是最划算的选择,而不是抱着过时的威慑思维不放。 说到底,特朗普的这番喊话,更像是他一贯的政治话术,把军费和关税当成炫耀的资本,把中国的和平理念曲解成“畏惧实力”。 但事实摆在这里,关税没能打垮中国,高额军费也没能让美国掌控一切,中美不冲突不对抗,靠的是双方对共同利益的认知,靠的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定力。 未来中美关系要往前走,靠特朗普说的“实力压制”肯定行不通,只有放下威慑思维,真正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才能让两国关系回到正轨,这才是比任何军事力量都更管用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