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这个女人长的普普通通的,看起来不起眼,但一查才知道,实际上大有来头,她做的事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2025-11-11 09:02:06

别看这个女人长的普普通通的,看起来不起眼,但一查才知道,实际上大有来头,她做的事更是惊天动地。 ​ 你能看出她是谁吗?她就是王选! 谁能想到,这个留着短发、穿着朴素,说话温和的女人,会成为数十万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的“代言人”。在走上对日诉讼之路前,王选只是浙江嘉兴一名普通的中学英语教师,日子平淡安稳,和“惊天动地”四个字毫不沾边。可1995年的一次偶然走访,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让一段被遮蔽的历史,重新走进了公众视野。 那年,王选回老家海宁探亲,听说村里几位老人正在为当年被日军细菌感染的事奔走。她跟着老人去了档案馆,当泛黄的史料里“731部队”“鼠疫”“炭疽”等字眼映入眼帘,当亲眼看到老人身上残留的细菌感染疤痕,听他们讲述亲人被疫病夺走生命的惨状,这个平时文静的女人,心里像被重锤砸了一样疼。“这些老人一辈子受着病痛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过去!” 就是这句朴素的话,让她下定决心,要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可这条路,一脚踏进去才知道有多难。当时,国内了解日军细菌战罪行的人不多,幸存者大多年迈体弱,很多人因为羞耻或恐惧,不愿再提及那段往事。王选一家家上门拜访,握着老人的手耐心劝说:“你们的痛苦不是耻辱,是日军的罪行,说出来才能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为了收集证据,她放弃了教师工作,带着简单的行李,走遍了浙江、湖南、江西等16个省的受害地区,行程超过10万公里。 有一次,她在湖南常德乡下走访,为了找到一位关键证人,冒着暴雨走了三个小时的泥泞小路,鞋子陷在泥里拔不出来,裤腿沾满了泥水。找到证人时,老人已经中风卧床,说话含糊不清,王选就趴在床边,一字一句地听,一笔一划地记,整整记录了三个笔记本。这样的走访,她坚持了整整五年,累计收集了3000多名受害者的证言、病历和实物证据,光是整理好的材料,就堆了满满一屋子。 1998年,王选牵头组建原告团,正式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承认细菌战罪行,并向受害者道歉赔偿。消息一出,日本右翼势力立刻跳出来阻挠,他们散布谣言,说王选是“别有用心”,甚至对她进行人身威胁。庭审时,日本政府代表百般狡辩,否认细菌战事实,声称“国家无责任”。面对这些,王选没有退缩,她在法庭上用流利的英语和日语,一一列举证据,反驳对方的谎言,每次庭审结束,嗓子都哑得说不出话。 最让她揪心的是,很多受害者没能等到判决结果就遗憾离世。有位浙江义乌的老人,每次庭审都坚持要去现场,可在第四次庭审前,老人因为病情恶化去世,临终前还拉着王选的手说:“我等不到公道了,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这句话,成了王选心中最沉重的牵挂,也让她更加坚定:“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不能放弃,不能辜负这些老人的信任。” 这场诉讼持续了10年,虽然最终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正式道歉和赔偿,但王选的努力没有白费。庭审过程中,大量日军细菌战的罪证被公开,让更多日本人了解到了历史真相;她的奔走呼号,也让国际社会开始关注这一被遗忘的战争罪行。更重要的是,她让受害者们知道,他们不是孤独的,他们的痛苦有人看见,他们的尊严有人守护。 如今的王选,已经年过六旬,头发里添了不少白发,可谈起细菌战受害者的权益,她依然眼神坚定。这些年,她不仅继续为受害者争取权益,还致力于细菌战历史的研究和传播,走进学校、社区,讲述那段黑暗的历史,呼吁人们铭记历史、反对战争。有人问她,放弃安稳的生活,遭了这么多罪,值得吗?她总是笑着回答:“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知道了这段历史,看到受害者们得到了更多关注,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王选的伟大,不在于她有多么耀眼的光环,而在于她以一介凡人之躯,扛起了千钧重担。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用十几年的坚守,为正义发声,为历史作证。她让我们明白,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而推动正义前行的,正是这样一群有勇气、有担当的普通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