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几位印度留学生在东方大国待了几年,竟然只会几句简单的中文? 他们直言来这里就是为了享受“全包福利”,奖学金、生活费、住宿费全免,轻松拿钱,这让很多人很气愤。来国际交流,难道不是要互相学习、增进了解吗?怎么变成单方面“投喂”了? 在国内,很多学生为了能上名牌大学拼尽全力、耗尽青春,苦心争取每一点教育资源,而这些资源却被一些只图享受、不愿融入的人占据,这怎么能让人不生气? 部分学校为了国际排名,广招留学生,甚至开出特殊绿灯:入学考试分数要求低、课程要求宽松、毕业要求少,导致一些留学生见福利好就来,却成了名副其实的“躺平党”。 这不仅不公平,还浪费了原本可以让有才华、愿意融入的人占有的资源。遇到这样的留学生,我们应继续给予特殊的福利待遇吗?当然不可以! 我们应设立基本的考核标准,比如中文水平、学业表现等,不能让六年留学的印象就是“混福利”。你觉得呢?留学生的待遇,是该设中文门槛,还是取消所有特殊福利,让他们和国内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