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老板看到账单的时候,估计手都是抖的。
$2,000,000+,美金。
就因为一个程序员小哥,用OpenAI想给公司整个代码库做个全量分析,跑了一晚上。
好家伙,我直接一个好家伙。
一个晚上,一套一线城市的房子,直接跑没了。公司账户直接干成负数。
这事儿最扎心的是什么?
不是技术,不是AI有多烧钱。
是思维模式。
在国内,我们习惯了,手机没费了,直接给你掐断。云服务器到期了,不续费,立马给你关停。它会提前八百遍告诉你:哥,余额不足了,该充钱了!
生怕你多花一分冤枉钱。
但在大漂亮国,人家是另一套玩法。
“先上车,后补票”。
给你一张无限额度的卡,刷的时候你感觉自己就是华尔街之狼,爽不爽?太爽了。
等你月底收到账单,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只待宰的羔羊。
这不叫消费,这叫陷阱。
一个用“便利”和“畅快”包装起来的、让你自己往里跳的陷阱。
让你用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世界之王,付钱的时候让你知道谁才是爸爸。
这么一看,还是咱们这种“余额不足”的提醒,来得实在。
有点笨拙,但是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