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力到电力:全球短缺重构价值,中国优势资产迎“确定性重估”浪潮“美国缺电、中

马上君君看市 2025-11-10 12:44:57

从算力到电力:全球短缺重构价值,中国优势资产迎“确定性重估”浪潮

“美国缺电、中国缺芯、全球缺存储”——这句近期刷屏抖音的热评,精准戳中当前全球产业格局的核心矛盾。国金策略团队最新研判指出,全球科技行业发展的短缺环节已完成关键切换:从以美国为链主的算力基础设施,转向中国具备绝对竞争优势的电力、制造及泛基础设施领域。这并非简单的板块轮动,而是全球产业逻辑重构下,市场对“确定性价值”的再发现,一场贯穿全产业链的中国资产重定价正全面展开。

海外科技巨头的金融循环脆弱性持续凸显,OpenAI寻求政府背书、激进资本开支难抵盈利压力等事件,让市场对高估值科技股的信心降温,风险偏好加速转向“看得见、摸得着”的确定性品种。而此时,中国过去十年能源转型的“沉淀价值”突然站上全球舞台中央:国家能源局推出的构网型技术、虚拟电厂等七大新型电力系统试点方向,早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技术壁垒;2025年1-8月我国变压器出口金额同比激增51.42%,沙特柔直、巴西特高压等千亿级标杆项目落地,印证中国电力设备已从“走出去”升级为“全球刚需”。这种“国内有政策托底、海外有需求爆发”的双重优势,正是中国资产重估的核心底气。

更具人性洞察的是,本轮重估打破了“新能源=单一赛道”的刻板认知,而是一场覆盖全产业链的“价值回归”。过去被视为“产能过剩”的中国制造,如今凭借能源成本优势成为全球稀缺资源——当美国算力中心因缺电被迫限产,中国有色金属、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却能依托稳定电力供应扩大全球份额;当海外化工企业受电力成本飙升挤压利润,中国钛白粉、有机硅等板块凭借“传统业务触底复苏+新能源业务增量”的双重逻辑,成为行情扩散的核心方向。这种“别人的短板正是我们的长板”的格局,精准契合了市场对“抗风险、高确定”资产的追捧心理。

把握这场重估浪潮,可聚焦三条兼具热度与潜力的路径:其一,电力设备“出海+补涨”双主线,除了已爆发的变压器、特高压,电工仪器仪表等交易拥挤度低、盈利估值匹配度高的细分领域,有望复制出口高增行情;其二,产业链横向扩散机遇,化工(钛白粉、有机硅等)、玻璃玻纤、金属新材料等,既受益于新能源需求,又具备库存见底、产能受限的供给端优势,估值修复空间可期;其三,高耗能产业的“成本红利”,有色金属、纺织等单位营收电耗较高的行业,在全球电力短缺背景下,将持续兑现全球份额提升的逻辑。

中长期来看,“东数西算+西电东送”的算力电力协同布局、中美引领的全球用电量超GDP增长共振,将进一步强化中国优势资产的稀缺性。上游资源(铜、铝、锂等)、资本品(工程机械、电力电网设备)等“中国智造”名片,以及国内价格企稳后的消费板块,都将在这场确定性重估中持续受益。

这场从算力到电力的产业切换,本质是全球资本对“安全边际”的理性追逐,更是中国制造业长期积累的优势集中兑现。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中国资产正凭借电力、制造等硬实力,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0 阅读:7
马上君君看市

马上君君看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