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钍反应堆项目首席科学家在电脑前去世,项目历史性突破前 2025年9月14日清晨,70岁的徐洪杰趴在电脑前再也没有醒来,屏幕上还停着给本科生开学第一课准备的课件,密密麻麻写着钍基熔盐堆的基础原理,连配图都是他亲手画的简化示意图。 这位一辈子跟“核”打交道的科学家,终究没能等到一个多月后甘肃武威戈壁上传来的捷报——全球唯一运行的钍基熔盐实验堆,成功把钍变成了能发电的核燃料,中国就此坐稳了第四代核能领域的头把交椅。 徐洪杰年轻时他在河南农村插队当队长,带着乡亲们种粮度日,1977年恢复高考,他抓住机会考上复旦大学核物理专业,从田埂走进了实验室。 博士毕业后进了中科院,没过几年就挑起了大梁,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投身上海光源建设。 那时候中国没有先进的同步辐射光源,连参考图纸都少得可怜,他带着团队一点点摸索,从选地址到建厂房,从调试设备到制定标准,一干就是十几年,终于把上海光源建成了国际顶尖的科学平台,拿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他第一次“白手起家”创下的奇迹。 2009年,上海光源刚建成,徐洪杰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接手钍基熔盐堆研发。 这事儿在当时几乎没人看好,要知道钍堆这技术,美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搞过实验堆,后来因为冷战转向核武器研发就停了;中国70年代也试过,可当时技术和工业水平跟不上,最后也搁下了。 世界范围内几十年没人正经研究,等于要在一片空白里开荒。有人劝他,都快60岁了,守着上海光源的功劳簿不好吗?可他知道,咱们国家铀资源不算多,钍却遍地都是,石头里都能找到,要是能把钍变成能源,子孙后代的能源问题就有了着落。 就这么着,他又一次“从零开始”。最初团队只有几十个人,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他带着人在旧厂房里搭临时工作台,把家里的参考书搬到单位,逐字逐句翻译国外几十年前的旧资料。 钍堆的核心是高温熔盐,这种盐在几百度的高温下是液态,能带着核燃料流动发电,可腐蚀性极强,普通金属管道放进去几天就烂了。 为了找耐腐材料,他带着团队跑遍全国的钢厂,跟工程师一起改配方,前前后后试了上百种材料,才终于找到能扛住高温熔盐的特殊合金。 还有堆里的泵,要在高温辐射环境下运转,国内没有现成的,他们就联合企业自主研发,光是图纸就改了几十版,最后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磁悬浮高温熔盐泵。 这一干就是16年,团队从几十人壮大到三四百人,近百家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都加入进来。 2017年,他们把实验堆建到了甘肃武威的戈壁滩上,那里缺水少人,正好适合钍堆——这种反应堆不用大量水冷却,常压下就能运行,就算出点意外,熔盐会自动流进地下安全罐,绝不会像传统核电那样有泄漏风险。 2023年10月,实验堆第一次达到临界状态,也就是开始核反应了;2024年6月,终于实现满功率运行,徐洪杰当时特意飞到武威,在控制室外看着屏幕上的参数,笑得像个孩子,可谁也没注意到,他手里的降压药已经加了量。 70岁的年纪,他还是停不下来。白天泡在实验室跟年轻人讨论数据,晚上回家改课件,想着给刚入学的本科生讲清楚钍堆的好处:这种能源核废料比传统核电少90%,还能用来制氢、供暖,甚至帮工厂减少碳排放。 出事前几天,他还在“王淦昌大讲堂”做报告,站在台上讲了两个小时,没喝一口水,结束后还拉着年轻研究员问熔盐纯度的检测结果。 他走后的一个多月里,团队没人提过“放弃”两个字。大家按着他生前制定的计划,一步步推进钍铀转换实验。 2025年10月底,好消息终于传来:实验堆成功把钍转换成了可用的核燃料,拿到了世界上第一份钍堆运行的完整数据。 这意味着咱们国家不仅有了新技术,还能带动一整条产业链——从熔盐提纯到特殊材料,从核设备制造到废料处理,这些以前空白的领域,现在都有了突破。 现在武威的戈壁上,那座银色的实验堆还在平稳运行,控制台上贴着徐洪杰生前写的标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他没来得及亲眼看见钍堆点亮万家灯火,可他培养的团队还在往前走,计划到2035年建成百兆瓦级的示范电站。 那些他亲手修改的课件,成了年轻科研人员的珍贵教材;他摸索出的技术路线,正在让中国的核能技术领跑世界。 这位一生两次“从零开始”的科学家,虽然没能等到收获的那一刻,但他种下的“能源种子”,已经在戈壁上扎下了根,迟早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用户10xxx90
致敬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国家的民族脊梁!您一路走好!
用户12xxx84
才70岁,可惜了,国家的脊梁,致敬伟大的科学家
行者无涯
这种科学家应该监控其工作时长,达到一定时长,强制休假!
潜龙勿用 回复 11-10 18:42
这个很难,基本上搞研究的就根本谈不上控制作息时间,就像你上学的时候即使走在去学校或者回家的路上,思路来了你也等不及到点,必须掏出来本本写写算算,或者记录点什么,思路来了不等人。再者实验阶段必须守着哪里会有作息时间,你让他休息他会心里极不舒服。就算休息脑子也停下来偷着工作。只能是这个项目完成一个阶段了,才能放松下来。没办法的,搞研究的人就是这样。
大山友人
致敬伟大的科学家,徐教授安息。
chinazjf
我们的岁月静好,全因他们的负重前行!英雄走好!
一木一草
对于首席科学家,有关领导及部门,要多多关注他们身体。
用户10xxx28
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欢乐马
致敬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朝花夕拾
国之栋梁
冀安堂
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妙手回春
致敬伟大的科学家!看科学家的面容,肯定心脏是有问题的,血压血脂都可能高,每次体检也会提示的,可能是一心只想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科学家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有了病多和中医学家交流,你们的宝贵经验非常可贵,多为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