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警官程鹏正在兰州火车站大厅巡逻,他见一男子行为可疑就上前盘问。谁知,突然男子从怀里掏出手枪,抵在了程鹏的脑门上…… 兰州火车站,人潮如织,一个巡逻民警上前问话,本是寻常事,谁知转眼枪口顶上脑门。199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峙,程鹏如何以一己之力护住数百旅客安危? 说起兰州火车站,那可是西北的交通大动脉,1998年夏天,人来人往的热闹劲儿,让人觉得这儿就是个小社会缩影。程鹏就是在这儿站岗的铁路民警,那年他三十出头,早几年从部队转业过来,带着一身军旅的硬气劲儿,扎根基层干起安保活儿。你知道吗,火车站这种地方,客流一天上万,行李箱滚来滚去,广播里总吱吱呀呀报站名,空气里还混着方便面和汗味儿。程鹏的岗位,就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得随时盯着可疑动静,因为这儿是进出西北的咽喉,稍有闪失,后果可大可小。 程鹏不是天生就干这行的。他家是普通老百姓,高中一毕业,就响应号召去当兵了。那时候部队生活苦,站军姿、跑操场,练就了他那股子不服输的倔劲儿。退伍后,他没回老家种地,而是选了铁路公安处,从最底层的巡逻员干起。八年光景,他从新手磨成骨干,处理过丢包找人、调解小吵闹,还参与过几次追逃行动。兰州公安系统里,大家都说他靠谱,眼睛毒,手脚稳,关键时候不掉链子。这份工作,说白了就是为老百姓保驾护航,让大家出门在外心里踏实。 1998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公安都绷紧了弦,因为涉枪涉毒的案子多起来。兰州站作为枢纽,情报共享得更勤,巡逻队分成小组,覆盖大厅、站台每个角落。程鹏那阵子正带队值班,强调多走动、多观察,别让死角藏猫腻。八月六日中午,站里热浪滚滚,旅客们挤在候车区,有的扇扇子,有的买水解渴。程鹏像往常一样,绕着柱子和大屏转悠,留意那些不合群的家伙。忽然,他注意到一个黑衣男子,神色不对劲,总往四周瞟,脚步也飘忽,像在躲什么人。这在站里太扎眼了,程鹏凭经验觉得有猫腻,就走上前去,礼貌地要检查票证和身份证。 谁成想,这男子一听,脸色刷白,从怀里直接摸出手枪,枪口就顶在了程鹏脑门上。那一刻,大厅乱成一锅粥,旅客们尖叫着四散,行李砸地上叮当响,广播都盖不住哭喊声。男子是跨省贩毒的惯犯,身上藏着海洛因,还带了把五四式手枪,本想混上火车跑路。程鹏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没慌神,他知道这时候硬来容易出事,就开始跟男子搭话,稳住对方情绪。边上同事接到信号,赶紧带装备围过来,一边喊话一边找机会。整个过程,就在枪口下拉锯,男子越来越急,程鹏瞅准空子,一把抓住枪腕,同事们一拥而上,把人摁住,枪也夺了。幸好,子弹擦地走火,没伤到人。这事儿说起来短,实际对峙了十多分钟,程鹏的冷静救了大伙儿。 这案子破了,公安机关顺藤摸瓜,挖出贩毒网络一条,缴获毒品不少。程鹏的处理方式,成了典型,兰州铁路公安处上报后,公安部直接给他记了一等功,还封了他一级英雄模范。表彰会上,领导说,他这不光是个人勇敢,更是党员民警的担当,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你想想看,一个普通警察,在枪口下不退缩,这得有多大的党性修养。程鹏自己呢,没摆功劳,照旧回岗位巡逻,说这是分内事。媒体一报道,他的故事传遍全国,人民网还发了文章,标题就叫《有多少传奇故事,才能配这一身奖章!》,老百姓看完都竖大拇指。 程鹏的经历,不是孤例,而是铁路公安系统的缩影。那年头,全国公安干警像他这样,扎根一线,守护平安。兰州站安保从此更严,添了更多监控和演练,情报协作也拉紧了弦。程鹏后来继续干,破了多起案子,带出一批年轻民警。他的事迹编进教材,在党校和公安培训班讲起来,总能鼓舞人。说到底,这反映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警察就是人民的子弟兵,关键时候站出来,维护社会稳定大局。老百姓的安全感,从这些小事里来,程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再深挖一层,这事儿也提醒我们,社会治安是系统工程。贩毒这种毒瘤,得靠全民参与,公安一线再拼,也得有群众支持。程鹏那次行动,旅客们没添乱,还配合疏散,这份默契多难得。1998年,正值改革开放深化期,交通枢纽安全直接关乎经济命脉。程鹏的贡献,不止救了现场,还为西北稳定添砖加瓦。党领导下的公安队伍,就得这样,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初心。 如今回看,程鹏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警察的使命。兰州火车站变了模样,高铁时代来临,但巡逻的脚步没停。程鹏退休后,还偶尔去站里转转,给新人讲讲旧事。这样的老同志,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平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