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集团扬言要对大陆进行“外交大反攻”。赖清德、萧美琴、蔡英文、林佳龙倾巢而出,尽全力炒作萧美琴所谓“赴欧洲议会演说”的闹剧,妄图“给大陆颜色看看”!赖清德摆明要故意闹大,他今天加大挑衅说,萧美琴就是他指派出去的,而且昨天又派出蔡英文去欧洲接力“为台发声”。而萧美琴、林佳龙也扬言“要让世界支持台湾”。 这出“外交闹剧”背后,是“台独”势力垂死挣扎的狂躁。11月7日,反华组织“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在欧洲议会大楼召开年会,萧美琴等“台独”头面人物出席并发表分裂言论。 中国驻欧盟使团火速回应,直指此举严重冲击中欧政治互信,已向欧方提出严正交涉。欧洲议会此举,不仅践踏国际法,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衅——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早已明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容不得半分曲解。 赖清德的挑衅远不止于此。他在台军晋任典礼上公然宣示“反对推进统一”,用“反吞并、反侵略”等战争标签激化对抗语境。 这种“焦虑型策略”背后,是民进党内外交困的困境:岛内“大罢免”惨败后,在野势力起势,国民党新任党主席展现斗争姿态,民进党急需“外交突破”对冲压力。 于是,蔡英文前脚刚结束“窜访大冒险”,后脚就轮到萧美琴在欧洲议会“表演”,赖清德更亲自下场为“台独”站台,形成“接力挑衅”的链条。 但这场闹剧注定是徒劳。大陆的回应早已跳出“口头警告”的层面,转向制度化、法治化、社会融合的三维推进。 国台办新任发言人张晗首次亮相便划下红线:统一不可逆转,“台独”将承担终身法律责任,两岸融合政策全面推进。 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具体路径支撑——从《反分裂国家法》的司法实践,到台湾居民来大陆落地办证口岸扩大,再到“黑熊学院案”对“台独”组织的法律追责,大陆正用“法治打击台独、社会融合台胞、舆论引导认知”的三条路径构建统一进程。 历史对比更能看清本质。1945年台湾光复时,《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早已确认中国主权,如今“台独”势力却妄图篡改历史。 两岸智库学术论坛上,学者们共研台海新局,强调台湾光复80周年不仅是追忆过去,更是思考未来,如何在现代地缘政治变局中延续民族复兴进程。 岛内民调显示,多数民众对赖清德的大陆政策不满,要求加强经贸联系,赴大陆发展的意愿创新高,这恰恰说明“台独”逆流与民意相悖。 国际反应同样清晰。欧洲议会通过涉台决议挑战2758号决议后,中方措辞升级为“最强烈谴责”,并暗示可能切断稀土供应——欧盟企业已提交2000份稀土采购申请,过半数获批,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不可能被容忍。 美国虽打“台湾牌”,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敢承诺“出兵护台”,其“双重承认”策略在现实利益面前显得苍白。 正如张晗所言,统一话语已从民族情感转化为治理逻辑,是可预期、可复制、可执行的制度周期。 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岸融合的微观实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台胞在大陆就业创业人数持续增长,医保、社保衔接政策让台湾民众切实感受制度归属。 这种“社会一体化”不是象征性口号,而是通过政策设计让台湾民众在经济成本、生活便利中感知融合红利。 相比之下,赖清德“以武谋独”的军事投入反而加重岛内经济负担,民众对“避战求和”的呼声日益高涨。 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从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到2025年两岸智库共识,从“黑熊学院案”的法律追责到台湾居民落地办证便利化,统一进程早已不是语义博弈,而是法律、政策、社会的系统推进。 赖清德之流越是“切香肠”式挑衅,越暴露其虚弱本质——所谓“外交大反攻”,不过是民进党内部政治绑架军事、最终绑架台湾民众的闹剧。 当大陆以制度化手段推进统一时,“台独”势力的任何挣扎都只是历史逆流中的短暂浪花。 正如两岸学者在论坛上的共识:把握变局机遇,共促祖国统一。这不是浪漫想象,而是基于历史大势、民意基础、制度优势的现实路径。 那些妄图“给大陆颜色看看”的“台独”头面人物,最终只会发现自己才是被时代洪流冲刷的弃子。统一不可逆,玩火必自焚——这不仅是政策宣示,更是正在发生的制度实践。 当两岸融合的脚步不断迈进,当法律追责的罗网日益收紧,任何“台独”分裂行径都将在历史大势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