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蟋蟀(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再次组织大量乌军分三路向罗金西克发起进攻。这亦是2天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09 16:42:05

大蟋蟀(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再次组织大量乌军分三路向罗金西克发起进攻。这亦是2天之内乌军第四次对罗金西克的进攻。   谁都没想到乌军会对罗金西克这么较真,在两天时间里连冲三次都没占到便宜之后,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居然又凑齐了兵力,分三路朝着这个小镇发起了第四次进攻。   熟悉前线情况的人都清楚,罗金西克这地方看着不大,但位置太关键了,它攥着波克罗夫斯克北部的交通命脉,要是乌军能拿下来,就能打通一条补给通道,要是俄军守得住,就能把对面的防御集群钉在原地。也正因为这点,这场仗从一开始就注定打得不轻松。   其实俄军早就在这儿布下了防备,第51集团军的第9哥萨克旅本来就守在这一带,早在几天前俄军指挥部就看出了乌军的动向——对面最近一直在往周边调集突击部队,无人机侦察也发现了大量装甲车辆的痕迹,不用想也知道是要搞大动作。   没等乌军完成集结,俄军的增援部队就已经连夜赶了过来,带着重武器在关键路口构筑了防线,空天军的战机也开始在附近空域巡逻,各种火炮更是早就把炮口对准了罗金西克周边的预定区域,就等着乌军往枪口上撞。   这次乌军是下了血本的,三路突击部队都配了不少重型装备,打头阵的是经过西方训练的精锐分队,上来就借着清晨的雾气发起了冲锋。   一开始确实占了点便宜,靠着密集的火力压制,硬生生撕开了俄军的第一道散兵线,冲到了镇口的公路边上。   公路旁边几栋六层的居民楼成了乌军的香饽饽,突击队立马冲进去占据了制高点,架起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对着俄军的进攻路线扫射,一时间把俄军的反击压了下去。   前线摸爬滚打的老兵说,这是最近少见的激烈场面,楼里的乌军打得很顽强,窗户里不断扔出手雷,楼外的俄军装甲车一靠近就会遭到导弹袭击。   但俄军早就有了应对预案,没等乌军在楼里站稳脚跟,增援来的突击部队就从两翼包抄了过来。   这些俄军士兵都是打巷战的老手,没直接往楼里硬冲,而是先派无人机从窗户缝里侦察情况,摸清乌军的火力点分布之后,先用火箭筒把底层的出口封死,接着从楼顶和侧面的阳台强行突入。   楼里的枪声、爆炸声就没停过,双方在楼梯间里近距离交火,有时候拼到最后甚至要用刺刀解决问题。有前线消息源说,其中一栋楼里的乌军守了三个多小时,最后剩下的几个人弹尽粮绝才被俄军清理出来,楼道里全是弹孔和破碎的墙体。   与此同时,俄军的火力支援也没闲着。空天军的苏-25攻击机贴着树梢飞过来,对着乌军的后续部队和弹药堆积点一顿轰炸,地面上的火箭炮更是玩起了精准打击的套路。   这次俄军用上了炮射无人机,把微型无人机装在火箭弹里一起发射到战场上空,无人机一释放出来就开始实时传输画面,乌军的隐蔽火力点和集结点看得一清二楚。   炮兵根据无人机传回来的坐标不断调整参数,每一轮炮击都能准确砸在乌军的要害上,有乌军士兵后来回忆,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躲到哪儿都能追过来。   乌军本来想靠人数优势堆垮俄军,没想到越打越吃力。第三次进攻的时候就已经伤亡不小,第四次拼凑的兵力本来就有些鱼龙混杂,加上后勤补给线被俄军的炮火死死盯着,弹药和伤员都运不上去。   有前线记者拍到,乌军的救护车只能趁着夜色偷偷靠近战场,还没到跟前就被俄军的无人机发现,招来一顿炮火覆盖,最后只能狼狈退走。   反观俄军,因为提前做了预判,补给线一直很通畅,食品、弹药和医疗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士兵们轮着休息,战斗力一直保持在高位。   打到中午的时候,乌军的进攻势头明显弱了下来。三路突击部队里,有一路因为伤亡太大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另外两路也只能守住几个零散的据点,根本没法形成合力。   俄军抓住机会发起了反击,从正面和侧翼同时施压,一点点压缩乌军的活动空间。那些原本被乌军占据的高层建筑,也被俄军逐个清理,到下午的时候,只剩下最东边一栋楼还在乌军手里,但也已经被俄军层层包围,断水断粮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乌军这次连续进攻更像是一场赌局。罗金西克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一旦失守,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乌军就会失去重要的交通节点,被俄军彻底分割包围。   瑟尔斯基急于打破僵局,才会在短时间内连续发起猛攻。但俄军早就摸透了他的心思,提前布防、精准打击,把乌军的每一次进攻都挡了回去。有军事专家分析,俄军这次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从提前预判到火力调配,再到巷战清理,每一步都踩得很准,完美克制了乌军的突击战术。   傍晚时分,前线的枪声渐渐稀疏了下来,乌军的第四次进攻最终还是没能得手。从战场传来的消息看,乌军的伤亡数字已经超过了前三次的总和,不少装备被遗弃在公路上,成了俄军的战利品。  

0 阅读:69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