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篇精选文章很有感触!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泡在屏幕里,中小学老师用各种软件布置作业,家长成了文件处理工具人。师生、家校之间的沟通全靠冷冰冰的文件传输,连句当面的叮嘱都少见。 到了大学,教育又搞起了中学化管理,用监控查抬头率,用KPI衡量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成了合规机器,谁还有心思去关注对面那个人的情绪和想法呢? 俞敏洪曾吐槽过,教室装摄像头监控学生是灾难性的,这种管理看起来严格,实际上把教育最该有的温度给管没了。 屏幕挡住了表情,文字过滤了情绪,学生习惯了在键盘后表达,自然会害怕面对面的眼神对视,毕竟肌肉不用就会退化,真实沟通的能力也一样。 学生爱做AI恋人、平行宇宙这类虚拟题材,不是他们喜欢孤独,而是虚拟世界里不用面对尴尬、不用处理突发状况,比和真实的人打交道安全多了。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人不是管控人,可现在很多做法都搞反了,我们盯着学生的抬头率、成绩,却忘了教育最该教的,是怎么看见彼此、理解彼此。 这是不是现在小孩越来越社恐,不爱和人交流,有点冷漠的原因呢?什么都是在按规定完成任务。结合最近网上发生的两件事,小学生给开车进校的老师敬礼,老师没有任何回应,那就是孩子单方面的任务。那位副校长在校门口没有温和的给学生讲这样做的好坏,只是拿走她的车钥匙,为你好就是她的任务。这样没有温度的言传身教让孩子看到了冷漠傲慢和不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