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一个“脑壳不正常”的!德央行行长纳格尔明明要陪着副总理克林拜尔赴华“救场”,

麦子漫说细雨微斜 2025-11-09 13:43:27

又来一个“脑壳不正常”的!德央行行长纳格尔明明要陪着副总理克林拜尔赴华“救场”,临出发前却突然扯着嗓子放狠话:“一旦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持续恶化,欧洲将考虑报复!”还煞有介事地宣称“欧洲正密切审视中方行为,核心产业必须得到保护”,这操作简直像带着谈判文件却举着拳头敲门,荒诞又可笑。 要知道,如今的欧洲早不是能随意拿捏别人的模样。2024年中欧贸易额仍有8230亿欧元,中国稳居欧盟最大进口来源地,而德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更是深入骨髓——3/4的德国公司离不开中国的零配件,奔驰、博世等巨头在华营收占比常年居高不下,通快集团更是直言“2025年全球销量一半要靠中国市场” 。纳格尔嘴里要“保护”的核心产业,恰恰是靠中国市场和供应链撑着半壁江山:德国汽车业的新能源转型离不开中国的锂电池,欧洲能源转型急需中国的光伏设备,这些都是摆上台面的事实。 更讽刺的是,欧洲一边喊着“被审视”,一边却在搞贸易保护的小动作。欧盟凭着自创的《外国补贴条例》,接连对中车青岛、隆基绿能等企业发起针对性调查,逼得中国企业退出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的项目 ;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搞碳关税壁垒,这些行为早已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如今纳格尔倒打一耙谈“报复”,殊不知欧洲的通胀压力、能源危机还没解决,天然气价格在2024年底飙涨至年初两倍,工业成本高企的欧洲,真有底气和最大贸易伙伴撕破脸? 纳格尔的狠话,本质是欧洲内部战略焦虑的暴露。一边想从中国市场捞好处,一边又怕自身优势产业被超越,于是摆出“胡萝卜加大棒”的姿态。可贸易合作从不是单方面的施舍,中国对欧洲的医药、高端装备有需求,欧洲对中国的供应链、消费市场更依赖,这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岂是一句“报复”就能撼动的?就像博世老板说的“没有市场能取代中国”,欧洲政客该醒醒了,靠威胁换不来谈判优势,只会显得自己既短视又心虚。 经贸往来的真谛是平等协商,而非居高临下的胁迫。纳格尔带着威胁访华,注定是南辕北辙。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谁也离不开谁,合作才是唯一正道。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麦子漫说细雨微斜

麦子漫说细雨微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