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这瓜,真是一口吃不下。 前总裁刚被带走调查,前任董事长又突然联系不上,连郁亮

海莲玩转趣事 2025-11-09 10:41:45

万科这瓜,真是一口吃不下。 前总裁刚被带走调查,前任董事长又突然联系不上,连郁亮的去向都被传得神乎其神。眼瞅着这栋大厦就要倾覆,关键时刻“亲爹”深铁集团出手了,一口气抛出220亿资金支持,听着确实豪横。但你得仔细琢磨,这220亿不是额外追加的现金,而是个总额度,之前陆续借出的近200亿已经包含在内,真正能新动用的也就20亿左右。 这就好比你收到朋友送的跑车模型,结果发现还得自己掏钱买电池才能动起来。钱到底流到哪儿去了?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财务负责人“九哥”被查,事情就不只是缺钱那么简单,这涉及到信用根基的动摇。一家公司如果连最基本的信任都崩了,那救起来还有什么意义? 但万科和恒大、碧桂园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国资背景。亲爹可以骂你败家,可以拿棍子抽你,但绝不会眼睁睁看你流落街头最后被人拆解。尤其像万科这种体量的企业,真要倒下,砸到的可不止是花花草草。 所以你看,钱是给了,但怎么花可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盯着。只能用来还债付息,想挪作他用?门都没有。这哪是单纯救企业,分明是在守住金融安全的底线。至于万科自己能不能争气,重新恢复造血能力,那都是后话。 现在亲爹的态度很明确:你必须给我活下去。 我昨天下午窝在书房,键盘上全是吃薯片留下的指纹,边刷财经新闻边琢磨这事儿。你说这220亿听着吓人,实际能用的才20亿,这不就跟我们月底钱包似的,看着数字挺大,能自由支配的没几个子儿。 最近监管部门刚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房地产行业风险评估,提到部分房企的流动性压力仍在持续。万科作为行业标杆,其债务重组进展被多家机构密切关注。有分析师推测,深铁此次注资可能与前不久到期的美元债兑付直接相关。 从历史来看,万科早在2017年就引入深铁作为第一大股东,这种国资背景在当下环境下成了关键支撑。与完全依赖市场融资的民营房企不同,万科在关键时刻能获得体制内资源倾斜。不过这种支持并非无条件的,资金使用被严格限定在债务化解范畴。 业内普遍认为,万科目前面临的不仅是资金链问题,更是市场信心问题。部分媒体此前报道的销售额下滑与此次注资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上半年房企白皮书数据显示,万科在长三角地区的项目去化率仍保持行业前列,这说明基本盘还算稳固。 财务专家指出,国企对旗下企业的救助往往采用“额度管理”模式,既展示支持态度,又控制实际风险暴露。这种设计既能稳定债权人情绪,又避免道德风险。就像家长给娃零花钱,可以大声说这个月给你五百,但早就把买文具、交通费这些固定支出扣除了。 你想想看,要是连万科这种优等生都彻底垮掉,整个金融系统的信用定价机制都得重构。所以这不是救不救的问题,而是必须救、但必须带着镣铐救的问题。现在银行间市场对房企融资依然谨慎,标普刚刚下调了几家中小房企的评级,但同时对万科维持了“观察中”的立场。 有意思的是,就在深铁宣布注资前后,万科在深圳的几个大型项目突然加快了施工进度。这可能是个积极信号,说明资金正在流向最关键的保交付环节。不过这些项目具体能产生多少现金流,还得看后续销售情况。 我在手机上看这些分析看得眼睛发酸,突然发现充电线不知什么时候被猫咬断了。这就像万科的处境,明明接通了电源,但传输效率总打折扣。 说到底,这场救助与其说是输血,不如说是上呼吸机。既要维持生命体征,又要逼着病人自己恢复机能。现在最关键的已经不是还能拿到多少钱,而是万科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真正转型。都到这地步了,你说它能不能借着这口气重新站起来?

0 阅读:78
海莲玩转趣事

海莲玩转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