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的地理位置挺有意思,是阿富汗与中国唯一通道,呈东西走向,全长400公里左右,却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 咱先说说这地方为啥地理位置这么“有意思”,说白了就是它太关键了,这走廊夹在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中间,像条细长的带子把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和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连起来,北边挨着塔吉克斯坦,南边靠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等于坐在中亚、南亚、东亚的三岔路口上,这种地方天生就是战略咽喉,想不被关注都难。 你想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谁能拿捏住这儿,就能影响周边一大片区域的动静,全世界的目光自然都盯在这儿了。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安全这事儿,毕竟阿富汗这几十年就没安稳过,从当年的阿富汗战争到现在的局势,周边的乱劲儿从来没断过。 但你别担心,咱们的边防那是真顶用,走廊里每处战略要地都有军人驻防,排依克那个边防派出所守了七十多年,从来没被偷袭过,这些年连个非法越境的都没有。 当地的塔吉克族牧民还当护边员,跟干警们一起巡逻,里外三层把得严严实实。 为啥全世界都盯着安全问题?因为一旦这儿守不住,阿富汗的乱局很可能顺着走廊扩散,不管是恐怖分子还是毒品,都可能往周边窜。 之前西方还讹传北约要借道这儿,后来印度又偷偷跟塔利班密谈想搞合作,其实都是盯着这地方的安全口子,好在咱们心里门儿清,边防的“长剑”早把这些风险挡在外面了,智能哨所、无人机蜂群这些新装备也用上了,10公里内的动静看得清清楚楚,安全感那是实打实的。 再说说经济上的门道,这走廊可不是光有风险,潜力大着呢,古代它就是丝绸之路的关键一段,玄奘取经都从这儿走过,现在要是能好好利用,就是“一带一路”连中亚、南亚的天然通道。 塔县的书记就说过,将来修了公路铁路,这儿能变回当年的商贸桥头堡,你看现在咱们已经开了绿色通道,从阿富汗进口松子就超过2000吨,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合作好处。 阿富汗那边更着急,他们是内陆国,之前靠巴基斯坦的港口做生意老不踏实,就盼着借瓦罕走廊接上中国的供应链,去年还自己修公路修到边境了。 但咱为啥没立马开通?不是不想,是条件还不够,这地方平均海拔4000多米,一年大半年大雪封山,路不好维护,更重要的是阿富汗局势还没稳下来,贸然开通道容易引狼入室。 全世界都盯着这事儿,美国想插一脚投钱,印度想抢着建设施,其实都是想借着走廊分一杯经济羹,好在咱们有自己的节奏,不被别人牵着走。 还有地缘政治这层绕不开的关系,这走廊虽然窄,却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印度最近跟塔利班走得近,想在走廊建雷达站,说白了就是想盯着咱们的中巴经济走廊,那可是咱们投了几百亿美元的项目,离走廊才180公里,能让他们随便窥探吗?肯定不能。 俄罗斯也关心这儿,毕竟挨着中亚,是他们的传统势力范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也没真放手,一直盯着走廊的动向。 这些国家为啥这么较劲?因为谁能在瓦罕走廊占着主动,谁就能在亚洲腹地的棋局里多颗棋子。 但咱的态度很明确,走廊的事儿得咱们自己说了算,必须等阿富汗稳定了、恐怖主义被按住了、设施也建好了,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行。 其实说到底,瓦罕走廊能牵动全世界神经,就是因为它把地理关键、安全要害、经济潜力全凑一块儿了。 但你别看外面闹得欢,咱们心里有数,边防守得牢,合作看得远,既不冒进也不被动,那些想借走廊搞事情的势力,根本碰不到便宜。 这地方就像咱们西北边境的一把“锁”,钥匙攥在自己手里,什么时候开、怎么开,全看咱们的需要,别人再着急也没用。 戍边军人墙上写着“古道倚长剑,边关扫西风”,这话真不是吹的,有他们在,有咱们的防控在,这400公里的走廊就是稳当当的屏障,也是将来合作的金通道。

一木一草
这长廊为何不是中国的?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