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女子花了20多块钱打车去该公司面试,却因为“无经验”被拒绝,她下楼后越想就越生气,然后就跑回去质问面试官:简历没看吗?不合适干嘛叫我过来?事后女子把这事发到网上,结局让她很意外。 信息来源:新晚报 马女士今年26岁,做行政助理三年多了,看上去完全符合公司“1–3年行政经验,接受经验浅者”的招聘要求。 她特意请了半天假,1点多赶地铁,打车又耗了二十多块钱,还提前一个小时到了公司门口,连纸质简历和提前准备的业务了解笔记都拿得稳稳的。 谁想到,面试不到十分钟,HR姐姐就说:“不好意思,我们要的是互联网行业行政经验,你可能没办法胜任。”一句话把她打发出来。 回家路上,马女士越想越不对劲:这是明显没认真看简历,干脆把人招过来陪跑! 于是她当场回头,冲进公司门口继续质问,那面试官只好承认“初筛标准不够明确,一时疏忽”。 马女士当场要求:要是一日内不给个说法,就去投诉。 回到家,她把面试全过程录成短视频,又附上邮件往来截图,一发就是十多万播放,还有一堆网友冒出来说“我也被这套路坑过”。 公司见不妙,先是逼她下架视频,还说要报警,甚至投诉她泄露商业机密。 马女士不慌,带着所有证据:邮件、录音、视频,直奔派出所。 民警看了资料,当场判断“内容真实,没违法”,还给公司HR打电话:“你这事得好好协商,别折腾人家。”结果公司乖乖退让。 咔嚓三天后,马女士又把视频重新上传,这回还贴上了公司举报记录和平台沟通截图,更有好几位受害者站出来说“我也是被这家刷过!”舆论彻底炸了。 最后,公司行政总监自己打电话道歉,通过微信转了25元车费,还在官网账号刊文:承认“招聘流程有疏漏,简历筛选标准不够明确”,马上启动人事培训、二次审核机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马女士也没吭声要多少赔偿,只说:“这钱对我一点儿也不重要,我更希望所有公司都别把打工人当KPI工具,咱们求职者的时间和诚意也得被尊重。” 媒体更给这事圈了个名字:“面试陪跑乱象典型”,大家开始热议:为啥有的HR光看KPI不看人? 求职者的交通费、请假成本到底该怎么赔?相关部门也开始关注,想给行业划个红线。 多家主流媒体交叉核实,派出所也站队背书:马女士讲的都是真事。 就这样,一次本来想发泄的吐槽,无心插柳,却变成了当下职场求职者维权的新标杆。 所以,只要用心维权,会换来一些公平,希望其他公司引以为戒,招聘工作不要做的那么敷衍,不能随便浪费求职者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