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11月6日晚报道:“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表示,不再为过去几周内在中国生产加工的产品提供质量担保。 安世半导体荷兰方面周四(11月6日)宣布,不能再保证在10月13日之后在中国进行进一步加工的半导体是正品,并且符合质量要求。同时,安世半导体表示对解决这场危机持乐观态度。” 荷兰方面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好好的突然就说不担保中国加工的产品质量了,这声明发得未免太突兀。说句实在的,这担保当真是可有可无,中国这边早就不用靠外人来给产品质量背书了。 先掰扯清楚一个事儿,安世半导体哪儿是什么纯粹的荷兰企业啊,2018 年就被中国的闻泰科技花 36 亿美元买下了,说白了这就是家中国控股的公司。 这些年靠着中国市场的拓展和产能提升,安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18 年销售额就突破了 10 亿美元,欧洲 40% 的车用芯片市场都被它占着,这成绩难道是靠荷兰的质量担保堆出来的?显然不是,是中国这边的生产管理和品控能力实打实拼出来的。 荷兰方面倒是挺会给自己找台阶下,一边宣布不担保,一边又说对解决危机持乐观态度。可到底是什么危机?明眼人都清楚,这事儿跟荷兰政府 9 月底突然接管安世脱不了干系。 当时荷兰政府拿 “国家安全” 当借口,说发现了 “严重管理问题”,硬生生把一家中国控股的企业攥到自己手里,结果呢?接管之后供应链立马就出问题了。 10 月 26 日荷兰方面干脆停止给中国的安世工厂供应晶圆,导致生产都没法正常进行,现在倒好,反过来怪中国加工的产品质量没法保证,这逻辑简直让人笑出声。 中国商务部早就把话说透了,责任全在荷方。中方一直想着维护供应链稳定,11 月 1 日还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努力帮着恢复供货,可荷兰那边根本不接茬,一门心思要搞事情。 现在倒好,自己把供应链搅得一团乱,还反过来甩锅说产品质量有问题,这操作实在是不地道。 再说了,中国现在的半导体加工能力早就今非昔比了。别说是安世这种消费级和车用芯片,就算是更复杂的成熟制程芯片,咱们也能稳稳拿捏。 2025 年成熟制程的自给率都已经到 60% 了,28nm 及以上制程的全球产能占比快到 40%,车规级芯片的良率稳定在 92% 以上,这些数据可不是吹出来的。 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也在往上走,整体都到 45% 了,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更是超过 60%,清洗设备都奔着 70% 去了,这么完善的产业链,还需要别人来担保质量? 安世中国的工厂运营这么多年,客户早就对产品质量心里有数。汽车智能化大潮下,每辆车要用的芯片数量翻了好几倍,燃油车要 600 枚,电动车更是多达 1600 枚,要是中国加工的芯片质量真有问题,欧洲车企能那么依赖吗? 早就换供应商了。现在荷兰方面突然跳出来说不担保,说白了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施压,可这招根本不管用。 更有意思的是,安世荷兰总部之前还发声明说,依然致力于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会和中国的员工、客户站在一起。 这话刚说完没几天,就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说不担保质量了,这前后矛盾的态度,实在让人摸不透到底想干什么。 要么就是内部没协调好,要么就是故意搞双重标准,想一边占着中国市场的好处,一边又拿质量说事拿捏人。 可他们忘了,现在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样子了。就算没有荷兰方面的所谓 “担保”,安世中国照样能给客户提供靠谱的产品。 这些年西方搞技术封锁,反倒逼着中国把产业链建得更扎实,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测,全链条都在协同发力,大基金三期投了几千亿支持研发,就是为了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得太对了,不然还真得被荷兰方面这波无理操作卡脖子。 荷兰方面要是真为了解决危机,就该拿出点实际行动来,别光嘴上说乐观,背地里干着搅乱供应链的事。 停止供应晶圆、宣布不担保质量,这些做法除了让全球半导体产业更紧张,没有任何好处。 欧洲的车企已经开始喊芯片不够用了,再这么折腾下去,最后受损的还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说到底,中国这边的产品质量好不好,客户说了算,不是荷兰方面一张声明就能否定的。 安世中国有自己的品控体系,有成熟的生产流程,还有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做后盾,根本不用靠外人的担保来证明自己。 荷兰方面与其花心思发这种没用的声明,不如赶紧解决实际问题,别再拿质量当借口搞事情了。真要是把中国市场惹急了,最后吃亏的只会是他们自己。 参考文章:菲常视野陈菲 11.06 德国之声今晚(11月6日晚)报道:“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表示,不再为过去几周内在中国生产加工的产品提供质量担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