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说:如果中国决定统一台湾,美国将只剩下一条路能选! 台海局势最近又成了热点,美国智库和军事专家们频频发声,其中斯坦福大学的国际安全学者肖恩·夏克提出一个观点挺引人注目。 一旦中国大陆启动统一进程,美国将陷入“决策陷阱”——军事干预成本高到无法承受,但战略退缩又可能动摇其同盟体系。他认为,美国最终可能只剩一条路可走,即“有限威慑下的外交谈判”。 这个策略说白了,就是美国会联合盟友展示军力进行威慑,但会极力避免直接冲突,同时千方百计把各方拉回谈判桌。回顾美国在类似危机中的行为模式,这种判断并非空穴来风。 2016年南海仲裁案时,美国双航母战斗群一度声势浩大,但在中国强硬反击后选择了“战术后撤”,转而通过多边外交渠道施压。 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解放军举行大规模环岛军演,美国“里根”号航母则在菲律宾海徘徊,未敢越过台海红线。这些案例都体现了美国在应对核心利益冲突时,往往采取“威慑+管控”的组合策略。 美国内部对协防台湾的可行性存在严重分歧,不少专家指出,美军介入台海冲突将面临巨大风险。 前海军陆战队情报官员斯科特·里特直言,美国根本无法“保卫台湾”,因为台海军事平衡已大幅向中国大陆倾斜。 他打了个比方:解放军的实力好比“超级碗”冠军,而台湾地区的军队像一支优秀的高中校队,即使换上更好装备,也无法改变实力对比的本质。 里特还提到一个关键时间差:美军需要至少90天才能有效动员驰援,但大陆若决定武统,行动很可能在几周内结束。等美军完成部署,战争可能早已打完。 兰德公司的评估也暗示,美国应避免将其区域战略过度与台湾绑定,而应聚焦于防止中国在亚洲形成“绝对主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台军售的真实目的,往往被分析是希望提高大陆武统的成本,从而打消大陆的动武意愿。但这实际上是一场危险的游戏,反而可能促使大陆在某个时间点前采取行动。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是东南亚国家的态度,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多次表示“不愿被迫选边站队”。越南近期也加强了与中国的海上合作。 若台海真的发生冲突,美国能否组建一个像支持乌克兰那样团结的区域联盟,确实要画上个问号。这与俄乌战争中西方阵营的高度一致形成了潜在反差。 区域国家更关注的是保持稳定与发展,而非卷入大国对抗。这意味着美国在试图构建针对中国的区域联合阵线时会面临天然障碍。 在应对台海问题上,中国大陆的策略是多管齐下。一方面,持续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根据公开数据,中国国防预算已连续多年保持个位数增长,2024年增幅为7.2%。 军事专家指出,中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远低于美国和多个北约成员国。这种克制的增长模式反映了注重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方针。 另一方面,大陆着力推动两岸经济融合。2023年大陆新增台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显著,ECFA早收清单持续惠及众多台企。这种“军事防御+经济融合”的组合策略,实质上提高了“台独”势力冒险的成本。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夏摩曾指出,随着中国大陆在经济和军事上日益强大,十数年或数十年后,“美国保不了台湾”可能成为现实。他认为,时间并不站在台湾这边。 问题的关键可能不在于“美国最终怎么选”,而在于各方能否建立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 历史上,1996年台海危机后,中美建立了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又催生了双边海事磋商协议。 当前,中美在台海问题上的危机管理仍面临挑战,但双方都有避免直接冲突的意愿。美国智库近期甚至出现建议政府支持“渐进式和平统一”的声音,这反映出美国战略界对台海局势的重新评估。 台海局势错综复杂,远非“中美必有一战”这种简单论断所能概括。 美国面临的决策困境、区域国家的谨慎态度、中国大陆的综合策略以及危机管控的内在需求,共同构成了决定台海未来的关键因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智慧,也需要务实的态度。 信息来源: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国防部官员:若两岸和平统一,美国不会反对》 环球网《《环球时报》专访美国前情报官员里特:两岸和平统一,最符合美国利益》 华夏经纬网《美国智库建议支持“渐进式和统”引震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