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20被撞是不是美国人干的?为啥白宫恰巧在同一天任命了新的NASA局长。 11月5日,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通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轨期间疑似遭遇空间微小碎片撞击,任务团队正在对撞击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风险评估。出于对航天员生命安全和任务整体成功的审慎考虑,原定于当天实施的返回计划已被推迟。 不少人最近在猜,神舟二十号被太空碎片撞了,是不是美国人干的?偏偏白宫又在同一天任命了新 NASA 局长,这俩事放一块,难免让人多想。 但咱得凭事实说话,这事真不是美国搞的鬼,所谓的 “恰巧” 也只是时间上的巧合,根本没半点关联,今天就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说清楚。 就说太空碎片这事儿,它可不是谁能随便操控的“武器”,而是全人类航天活动留下的“后遗症”。 现在编进全球碎片库的就有几万片,更别提那些肉眼都看不见的微小碎片了,神舟飞船总师早就说过,毫米级的碎渣子都能把航天器戳个洞。 这些碎片来源五花八门,40%以上是废弃的卫星和火箭残骸,还有航天员遗落的工具、航天器老化脱落的涂层碎片,甚至是航天器碰撞爆炸产生的次生碎片。 2009年美国铱星33号和俄罗斯报废卫星相撞,一下就产生了1800多片可跟踪的碎片,这就是典型的“碎片雪崩”,谁也控制不了这些碎片往哪儿飞。 咱神舟十一号飞行时就差点被碎片袭击,这次神舟二十号遇到的情况,不过是太空探索中早有先例的常规风险。 还有碎片的威力和撞击概率,这事儿更能说明是意外而非人为。空间碎片的运动速度能达到每秒7到10公里,比子弹快好几倍,直径小于1厘米的碎片就能造成致命损伤,划伤太阳翼、击穿燃料箱都是常有的事。 现在低地球轨道上的碎片密度越来越大,国际上有个说法,碎片多到一定程度,会形成连锁撞击,最后变成一层“碎片云”把人类挡在太空外面。 中国空间站这几年都已经进行过7次碎片防护装置安装了,就是因为这种风险实在太常见,根本不是针对某一次任务的“精准打击”。 要是美国真有本事操控碎片撞神舟,那他们首先得解决“瞄准”问题,但太空碎片的轨道受引力、大气阻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就算真有这心思,技术上也根本做不到精准命中,反而可能误伤自己的卫星——要知道美国在轨卫星数量比中国还多,犯不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接着说白宫任命新NASA局长这事儿,所谓的“恰巧”纯粹是时间上的偶然,背后是拖了大半年的官场流程。 这次被任命的贾里德·艾萨克曼,早在2024年12月就被特朗普提名过,后来因为他和马斯克关系太近,被质疑会偏袒SpaceX,提名在参议院卡了好几个月没过。 今年6月特朗普还撤回了提名,说他“向民主党捐款”,之后让交通部长达菲当代理局长,直到9月特朗普和马斯克关系回暖,艾萨克曼才重新进入提名名单。 从第一次提名到最终任命,前前后后折腾了快一年,参议院听证、背景审查、党派博弈,每一步都得走程序,哪能刚好掐着神舟二十号被撞的日子搞任命? 关键是美国根本没理由冒这个险,国际规则和技术成本都不允许。《外空条约》早就规定,各国要对自己的太空活动承担国际责任,要是发射的物体造成损害,得负绝对赔偿责任。 1978年苏联核动力卫星坠落加拿大,光清理费用就赔了几百万美元,要是真人为制造碎片撞了神舟,赔偿金额得是个天文数字,还得承担国际社会的谴责。 而且现在欧盟有15国参与的太空监视和跟踪网络,每天都在共享太空态势数据,543颗军民卫星都在监控范围内,要是美国真搞小动作,这些监测数据早就暴露了。 就说NASA的核心任务是探月、火星探索这些正面项目,新局长刚上任就搞这种下三滥的事,别说国会不答应,美国航天界的专家们也得炸锅。 咱中国航天的应对措施也能说明问题,要是真怀疑是人为袭击,不可能只做风险评估推迟返回。 神舟二十号本身就装了碎片防护装置,这种多层复合结构的“铠甲”能抵御大部分微小碎片的撞击,而且地面早就有应急预案,5毫米以下的击穿孔靠飞船自身资源就能应对,实在不行还有地面备的紧急救援船。 现在任务团队只是在排查影响,航天员也很安全,这说明从专业判断来看,这就是一次普通的碎片撞击,根本不存在“人为破坏”的痕迹。 说到底,把这两件事绑在一起联想,还是对太空探索的风险不够了解,也低估了国际航天活动的透明度。太空里的碎片比城市里的雾霾还常见,NASA局长任命比公司换部门经理还复杂,这俩事儿凑到一天,纯粹是概率问题。 航天探索靠的是计算和防护,不是阴谋论里的勾心斗角,与其瞎猜是谁干的,不如相信中国航天的应急能力,等着航天员平安回家更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