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

史之春 2025-11-07 22:19:50

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规军不用,而是俄乌这仗打久了,早就成了烧钱又耗人的大坑,用雇佣兵是更实在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得把正规军留着当后手。   可能有人觉得给雇佣兵花钱不少,可跟养正规军比,这钱花得太值了。就说之前普京披露的,俄罗斯政府一年给瓦格纳集团的经费大概10亿美元,看着是笔巨款,但要是换成养同样规模的正规军,花销得翻好几倍。   正规军士兵不光要发工资,平时的训练费、装备维护费、家属的优抚金样样都是大头,要是士兵在战场上受伤退伍,一辈子的抚恤金都得政府兜底。   雇佣兵就不一样了,基本是“一锤子买卖”,签短期合同,任务结束钱货两清,就算牺牲了,给笔抚恤金就能了结,不用管后续的家属安置,长期来看能省一大笔钱。这对于打了快四年、经济还受制裁的俄罗斯来说,简直是“节流”的关键招。   更头疼的是人员消耗,这仗打下来死人太多了。有独立媒体统计,到2025年10月,俄罗斯确认阵亡的军人就超过13万,这还只是能公开查到的,实际数字肯定更高。乌克兰那边说得更吓人,算上受伤、被俘的,俄罗斯总损失都过百万了。   这些牺牲的士兵里,很多是35岁左右的社会骨干,上有老下有小,既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劳动力市场的主力,死一个就少一个。正规军士兵都是经过系统训练的,培养一个合格的坦克手、炮兵得大半年时间,成本高得很,要是在这种拉锯战里大量消耗,补充都跟不上。   雇佣兵就没这顾虑,里头不少是退伍老兵、职业军人,还有自愿报名的,招来就能上战场,不用花时间重新训练,就算有伤亡,再招一批补上就行,对国内的人力影响小多了。   而且雇佣兵用起来更“灵活”,适合打这种磨人的消耗战。就像巴赫穆特那阵子,城里全是废墟,每栋楼都得反复抢,伤亡特别大,这种“硬骨头”让雇佣兵去啃最合适。他们不用像正规军那样讲究编制和规矩,战术更灵活,打起来也没那么多顾忌。   要是让精锐的正规军去拼这种巷战,就算打赢了,精锐打光了更得不偿失。还有些不太方便正规军出面的任务,比如搜集情报、协助地方防御,用雇佣兵也能减少外交上的麻烦,毕竟官方可以说“这是私营公司的行为”,留有余地。   正是因为烧钱又耗人,俄罗斯才不敢把正规军全拉去乌克兰,得留着当后手。俄罗斯的正规军可不是只对付乌克兰的,他们要守的摊子大着呢。西边有北约,波兰、波罗的海那些国家都跟着美国跑,动不动就搞军演,俄罗斯得在西部军区留着重兵盯着,不然家门口就得被人堵着。   南边的中亚地区,以前哈萨克斯坦动乱,俄罗斯还得派集安组织的部队去维稳,这也需要正规军待命。东边的远东,还得防着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动作,太平洋舰队的主力也不能随便动。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威胁,要是把正规军全投到乌克兰,哪天真有别的地方出事,手里就没兵可用了。   更关键的是,正规军手里握着“压箱底”的家伙。像S-400防空系统、战略核潜艇、先进的战机这些宝贝,都是用来应对大规模冲突甚至核威慑的,可不能在乌克兰战场随便用。   万一真跟北约闹僵,或者有国家敢动真格的,这些装备才是保命的本钱。要是在和乌克兰的消耗战里把先进装备损耗了,或者让士兵疲于奔命,那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就垮了,这可是比丢几块地盘更要命的事。   其实俄罗斯也不是完全不用正规军,前线关键的防线、重要的战略据点,还是得靠正规军守着。雇佣兵更像是“冲锋的尖刀”,用来啃硬骨头、填消耗;正规军则是“压阵的基石”,用来保家卫国、应对大场面。这就跟家里过日子一样,不能把所有钱都花在临时开销上,得留着应急的存款;也不能把家里的壮劳力都派去干杂活,得留着顶门户。   现在这仗还没结束,俄罗斯这么安排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钱要省着花,人要留着用,还得防着旁人趁虚而入。用雇佣兵看似是“退而求其次”,其实是精打细算后的选择,说到底都是为了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0 阅读:2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