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劝所有中国人,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出了事实!扎哈罗娃表示:日本是全球唯一一个不完全承认二战结果的国家!日本对二战结果的回避,本质上就是不愿正视自己的侵略罪责,这种自欺欺人的态度正在一点点侵蚀战后国际秩序的根基。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2025年8月的记者会上,直指日本是当今世界唯一未全面接受二战结局的国家。这一表态源于日本外相岩屋毅的言论,他称苏联1945年出兵东北违反中立条约,属于不当行为。扎哈罗娃强调,这种观点忽略了苏联作为反法西斯盟友的贡献,其行动直接瓦解了日本在亚洲的军事部署,加速了战争结束。国际社会早已认可这一历史事实,日本却试图重新解读,暴露其不愿承担侵略责任的顽固心态。 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径,给亚洲各国留下深重创伤。从1931年东北事变到1945年投降,日本军队推进迅速,占领大片领土,造成无数平民伤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攻占南京,引发大规模屠杀,遇难者达30万人以上。国际法庭记录了这些罪行,日本签署投降书时,已明确承认战败责任。苏联1945年8月出兵满洲,正是响应盟国协议,红军部队在短短几天内击溃关东军,俘虏数十万日军。这场行动被视为反法西斯正义之举,联合国宪章中也体现了战后秩序的原则。日本如今质疑苏联出兵,实质上是否认整个盟军胜利框架。这种态度忽略了受害国人民的切身痛苦,也挑战了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权威。历史教育本应传承真相,日本却选择选择性遗忘,酿成代际误解。各国需共同守护二战成果,避免类似争端重燃火种。 靖国神社作为日本历史问题的缩影,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这些人曾主导侵华战争和南京屠杀。神社每年春季和秋季大祭,成为政客展示姿态的场所。202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首相石破茂通过自民党渠道送去祭祀费,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等高官亲自参拜。10月秋季大祭期间,石破茂再次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供奉真榊,90多名议员集体前往。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军官也参与,事后官方仅称个人行为,轻描淡写。自卫队使用公务车辆参拜,却只受口头警告,这种包庇反映出日本右翼势力对战犯的默认美化。靖国神社本是悼念场所,却被政治化,激怒中韩俄等国。国际舆论多次谴责此举违反战后和平精神,日本政府却屡屡重蹈覆辙,加剧区域紧张。 日本教科书编写长期受右翼影响,篡改历史已成为系统性问题,全国初中启用新版教材,80%出自右翼倾向出版社。南京大屠杀被简化为“南京事件”,受害人数标注“存在不同观点”,回避国际公认的30万遇难数字。卢沟桥事变描述为“日中军队武装接触”,暗示双方对等责任,而非日本单方面侵略。从1950年代起,日本文部科学省逐步干预,1980年代将“侵略华北”改为“华北进驻”。新教材还将1931至1945年战争拆分为“满洲事变”和“太平洋冲突”,制造日本被动卷入的假象。2021年,省厅要求删除“随军慰安妇”表述,定性为不恰当,导致出版社重印。这种修改淡化加害事实,误导年轻一代,削弱对和平的认知。韩国和中国多次抗议,日本却辩称是学术自由。教科书作为教育基石,其扭曲直接影响国家认同,助长历史虚无主义。 2025年4月,清州地方法院判决已故受害者吉甲顺的儿子金英万胜诉,日本政府须赔偿部分损失。这是韩国法院第三次裁定日本赔偿此类案件。吉甲顺17岁被强征,战后一生维权未果,其子接棒诉讼,法庭认定日本负有国家责任。日本外相立即抗议,称违反国际法,并召见韩国大使,重申2015年和解基金已解决一切。该基金仅提供经济援助,无正式道歉,受害者多拒绝领取。韩国首尔高等法院此前也推翻一审判决,要求日本支付每人2亿韩元。国际法专家指出,日本援引主权豁免,但习惯国际法支持受害者权利。日本的拒绝不仅拖延正义,还暴露其不愿面对殖民遗毒。这种态度加深韩日裂痕,影响双边合作。 日本的这些行为交织成网,侵蚀战后国际秩序根基。一边指责苏联出兵,一边供奉战犯;一边篡改教科书,一边拒赔受害者;一边宣称反思,一边军费暴增。这种自欺欺人源于不愿承认侵略本质,只视战败为暂挫。扎哈罗娃的警告及时,点明日本复仇主义苗头。战后80年,和平来之不易,受害国需联合发声,守护历史真相。联合国框架下,日本应回归正轨,承认罪责,推动和解。否则,区域摩擦将升级,酿成新隐患。中国作为受害者大国,更需加强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国际社会合力,才能确保二战教训永不过时,避免悲剧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