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日本把核污水往海里倒,全球骂声一片,连海鲜都没人碰。可两年过去,不但日本海鲜照样出口,还越卖越多。这到底是大家忘了怕,还是日本搞了什么新路子? 2023年核污水刚排海那阵,全世界都不同意,民众担惊受怕的,我们中国直接叫停日本水产品进口,韩国超市的日本海鲜货架也都积了灰,全球骂声差点把日本渔业淹了。 可日本转头就开始玩文字游戏,把明明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污水硬改成“处理水”,还撺掇复兴厅搞虚假宣传,早年居然想把放射性元素做成吉祥物骗好感,被骂到下架还不死心,后来干脆砸钱在报纸、电视上狂轰滥炸“安全论”。 更恶劣的是检测造假,2025年10月爆出来千代田技术公司三年里伪造了3615台辐射检测设备的合格证明,连监测核污水铯-137浓度的仪器都被篡改了参数,没检测就显示“正常”,东京电力公司更早就有篡改数据的黑历史,用根本测不出低浓度辐射的仪器糊弄参观者,瓶里的水超标15倍都敢说安全。 他们还拉着国际原子能机构背书,可IAEA的报告全靠日本自己提供数据,真实性根本没保障,这不就是把消费者当傻子骗吗? 光靠骗还不够,利益捆绑也是他们的手段之一。 日本政府早早就拨了800亿日元专项基金,给受影响的渔业发“补偿费”,本质就是花钱堵嘴。对外更是把“钱”字摆上台面,把福岛的扇贝运到墨西哥加工,贴上“墨西哥产”的标签就往美国卖,价格翻倍还没人察觉,墨西哥企业都直言这是靠换标签绕开检测壁垒。 美国水产公司见状直接低价囤货,把这些海鲜包装成“高端食材”赚暴利,纽约的餐厅还跟着搞推广,说什么日本扇贝“又甜又嫩”,压根不提产地猫腻。 就算有德国这样的国家站出来反驳,日本照样能借着各种国际会议游说拉拢,把国际规则当摆设踩。 失去中国市场之后,为了填这个窟窿,日本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毕竟这里的日本料理热潮正盛,泰国的日本餐厅都超过5700家了,从曼谷蔓延到了五个省份,吃日式海鲜的需求摆在那儿。 日本企业紧跟着就动了起来。东京的海鲜零售商直接和泰国第一大财阀正大集团搭伙,成立合资公司开起了“CP-Uoriki”鲜鱼店,打着“丰洲直送”的旗号卖刺身和寿司,才一年多就在曼谷、清迈开了7家。 日本航空关联的Jalux公司更直接,联合其他商社在曼谷开了批发市场,把宫城县的黑虎头鱼、鹿儿岛的大竹荚鱼这些货,从日本渔港捞上来24小时就能运到泰国货架上。 2023财年泰国已经成了日本鲣鱼最大市场、鲭鱼第二大市场,在日本海鲜进口国里排到第五,占了6.3%的份额。 除了日本这些手段之外,这些年更巧的是,全球热点一个接一个,地区冲突、经济波动连着来,公众注意力被拽得东奔西跑,谁还能天天盯着日本海鲜有没有辐射? 就算不是在国际上,在娱乐圈或者是社会上,出来一件热点事件,公众可能关注几天,过几天有新的事情出现,大家慢慢就忘记了上一件事情。 就连媒体也是报道几天,之后就去报道其它热点了,现在有关核污水的报道一个月都不见得有几篇。 可假象终究是假象,2024年福岛海域捕的鱼铯-137超标180倍,中国海洋大学还发现福岛附近浮游生物都基因突变了,日本自己报的数据却全是“正常”。 现在日本海鲜出口看似回暖,其实是靠转口贸易、资本炒作和信息欺骗撑起来的,中国至今还禁着福岛等10个都县的水产,明眼人都知道这“安全”根本靠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