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道士毕云路过日军哨卡时,因为没有向日军鞠躬,被打得半死。毕云大怒,伤

余军侃武器 2025-11-07 12:56:05

1938年,道士毕云路过日军哨卡时,因为没有向日军鞠躬,被打得半死。毕云大怒,伤好后,他活跃于日军据点周围,专杀落单日寇! 1938年春天的威海,海风吹来本该是渔船点点的好日子,可日军登陆那天,一切都变了样。街头忽然多出刺刀林立的哨卡,过路人低头哈腰,生怕多说一句就挨打。一个年轻道士直着腰杆走过去,没弯下膝盖,结果换来一顿狠揍,差点丢了半条命。这事儿传开后,大家伙儿都捏把汗:这小子接下来会咋办? 1915年,毕云出生在威海神道口村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身子骨弱,家里养不起,就被送到城北天后宫当道童。老道士收留他,教他念经习武,顺带管宫里的大小事儿。毕云天资聪颖,拳脚功夫练得扎实,16岁师傅一走,他就接了掌门位子,天后宫从此稳当起来。平日里,他领着徒弟李文他们打理香火,宫门前总有渔民来求海神保佑。那时候威海还太平,街巷里小贩吆喝,码头热热闹闹,谁想到三年后鬼子兵就杀进来了。 1938年3月7日,日军正式占了威海,从港口到北大营,一路设卡盘查。毕云那天出门办事,肩上扛着点宫里用品,走在尘土飞扬的街上。路过北大营附近哨卡时,几个鬼子兵拦住他,吼着要他鞠躬。毕云没理,直挺挺往前走。这下子捅了马蜂窝,日军士兵围上来,没头没脑地就下狠手,把他打得头破血流,肋骨都断了。围观的百姓远远站着,谁也不敢上前搭腔。毕云被抬回天后宫,躺了好几个月,身上裹满纱布,徒弟们轮流熬药伺候。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咽不下那口气,毕云更是咬牙切齿,从小习武的底子,让他下定决心不能白挨这顿打。 伤刚好点,毕云就没闲着。他从灶台边捡了把旧菜刀,日夜磨啊磨,磨成一把锋利的匕首,藏在腰带上。从那以后,他成了鬼子兵的噩梦,总在日军据点附近转悠,专挑落单的家伙下手。北大营外头那些废弃渔棚、村边麦田,都是他的地盘。鬼子兵三五成群巡逻时,他耐心等着,等他们散开落了单,就悄无声息地靠近。一次两次,三回五回,威海敌占区里尸首越来越多,日军慌了神,巡逻队加倍,夜里灯火不灭,还悬赏抓他。可毕云熟悉地形,鬼子再多眼线,也摸不着他的影儿。这些年,他杀了不少落单日寇,每一刀都带着对侵略者的恨意,也让当地百姓看到希望: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毕云的这些事儿,很快就传到抗日武装耳朵里。共产党领导的威海起义刚打响,八路军在根据地站稳脚跟,需要像他这样有胆有艺的人。1940年8月,毕云正式加入威海抗日大队特工队,成了骨干。没多久,1941年夏天,他被任命为一区区长兼中队长。这职位不简单,得带队打仗,还得管后勤情报。毕云上手快,组织战士们设伏墩前村南,干掉三个鬼子哨兵,敌人大队赶来时,早溜得没影儿。又有一次,凭着情报突袭敌补给线,毁了好几辆粮车。威海一区从此成了日军的心病,他们的补给线被搅得七零八落,士气直线下滑。毕云带队,平日操练枪法拳脚,晚上布置哨卡,队伍里人人服气。他的事儿迹在山东传开,成了老百姓嘴里的抗日标杆。 1942年,毕云更进一步,正式入党。那时候,他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把鬼子彻底赶出去。党的抗日主张,让他从个人复仇,转向组织起来的民族解放。入党没几个月,冬天的扫荡战就来了。日军调集大队人马,扑向根据地,毕云所部腹背受敌。他率队死守村寨,枪声响成一片。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他胸口,年仅27岁,就这么牺牲了。战友抬他回营,他咽气前还叮嘱大家,继续打鬼子。毕云的死,震动了整个抗日阵营,他的名字从天后宫的小道士,变成了威海的民族英雄。 毕云这辈子短,可干的事儿大。从挨打那刻起,他就没低过头。想想看,一个修道的年轻人,面对铁蹄入侵,选择拿起刀子跟侵略者拼命,这不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硬气吗?共产党领导下,多少像他这样的普通人,站出来护家卫国。威海如今高楼林立,海港繁忙,可那段历史提醒我们,和平不是天上掉的,得靠先烈用命换来。毕云的事儿,搁今天看,还是那么接地气:遇事儿不怂,敢干敢拼。我们后辈,得好好学着点,别让这份精神丢了。 毕云的牺牲,像一盏灯,照亮了山东抗日路。威海一区在他的带领下,越打越硬,鬼子在当地寸步难行。他的故事,载入《中国抗日战争英烈录》,成了后人传颂的传奇。说到底,毕云不是神仙,他就是我们老百姓的一员,穷苦出身,却有颗不屈的心。

0 阅读:1
余军侃武器

余军侃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