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上若有这3个“信号”,别不当回事!再拖可能离癌症更近   拿到体检报告时

纵横知识 2025-11-07 11:36:28

体检报告上若有这3个“信号”,别不当回事!再拖可能离癌症更近   拿到体检报告时,你是匆匆扫一眼“未见明显异常”就塞进抽屉,还是会认真看看每一项指标?其实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异常”,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提醒。今天就来聊聊,体检报告上这3个信号千万别忽视,科学应对才能把健康风险挡在门外。   第一个信号: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很多人看到“肿瘤标志物”几个字就慌了神,其实它更像身体里的“侦察兵”,而非“判决书”。比如癌胚抗原(CEA)升高可能和吸烟、肠炎有关,甲胎蛋白(AFP)上升也可能是肝炎或怀孕导致。但如果某一项标志物连续两次以上检查都在升高,或者一次比一次高,就需要警惕了。中国抗癌协会指出,肿瘤标志物动态变化比单次升高更有意义,这时候建议做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比如CT、超声,必要时结合病理活检,才能明确原因。   第二个信号:持续不明原因的贫血。体检报告里血常规的“血红蛋白”数值偏低,就是贫血的信号。偶尔轻度贫血可能是近期饮食不均衡,但如果贫血持续存在,且找不到明确的缺铁、缺维生素B12等原因,就得留心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到,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癌症可能会导致慢性失血,进而引发贫血,这种贫血往往伴随“吃不下饭、体重下降”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做胃肠镜检查,排查消化道是否有潜在病变。   第三个信号:肠道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不少人做肠镜检查会发现肠道息肉,觉得“小疙瘩”没什么大不了。但要注意,息肉也分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被称为“癌前病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数据显示,腺瘤性息肉发展成结直肠癌通常需要5-10年,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及时切除,治愈率可达90%以上。所以体检发现肠道息肉,别嫌麻烦,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或尽早切除,特别是直径超过1厘米、有家族癌症史的情况,更不能拖延。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发现这些信号就等于得了癌症吗?当然不是!体检的意义就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很多异常在早期处理,完全能避免发展成严重疾病。关键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也不用过度恐慌,正确的做法是拿着报告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按照专业建议做进一步检查。   最后提醒大家,体检不是“走过场”,认真对待每一项指标,把健康管理当成日常习惯。毕竟,比起生病后治疗,提前预防和及时干预,才是对自己身体最负责的态度。

0 阅读:727

猜你喜欢

纵横知识

纵横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