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不是一般的大!”浙江,一饭馆老板收留了一名残疾小伙,眼看店里生意不好,老板

牧童的娱论 2025-11-07 11:11:58

“格局不是一般的大!”浙江,一饭馆老板收留了一名残疾小伙,眼看店里生意不好,老板不但没有辞退小伙,反而还给他涨工资,小伙如今月薪2800,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然而老板一番话让人泪目,网友感叹:没这老板连2800也没有! 浙江宁波,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名叫“老周小菜馆”。这家店不大,十来张桌子,装修也普通,但因为菜实惠、味道好,附近的工人、快递员和学生都爱来这里吃饭。 饭点的时候,热气腾腾的米饭香味混着菜香,从厨房飘到街角,热闹又温暖。 周老板五十出头,是个老实巴交、眼里有光的人。别人都说他脾气好,从不对员工大喊大叫,谁有难事,他总会想办法帮一帮。 可没人想到,三年前,他无意中做的一件小事,后来成了整个小镇上人人称颂的善举。 那是2022年春天,一个阴沉的下午,店门口来了一对母子。母亲穿着旧棉衣,脚上的鞋有点破,手里拎着一个帆布袋。 她的眼神里带着一丝忐忑,轻轻推开饭馆的玻璃门,朝收银台后面的周老板喊了一声:“老板,我想问下……你这儿还要人不?” 她身边的儿子阿铭,大概二十出头,个头高高的,但眼神有些呆滞,说话也不太利索。 母亲赶紧解释:“孩子缺氧,出生那会儿医生说影响智力。可他能干点活的,扫地、洗碗、收桌子,都行,就是慢一点。我不求你给他多少钱,就让他在你店里帮帮忙,图个饭吃也行。” 周老板看着眼前的母子,沉默了几秒。那会儿正是疫情反复,生意一落千丈,饭馆里能留下的员工都算是硬撑着。 但看到阿铭那双单纯的眼睛,还有母亲小心翼翼的语气,他心里有些触动。 “要不这样吧,让他先干两天试试看。”周老板笑了笑。 母亲眼圈一红,连声道谢。 刚开始,阿铭确实“笨”。洗一个碗能掉好几个,收桌子的时候总忘了拿筷笼,端汤还经常洒出来。好几次,其他员工都急得直摇头:“老板,这孩子干不来啊。” 可周老板从没发过脾气,他只是拍拍阿铭的肩膀:“没事,慢慢来,干仔细就行。” 慢慢的,阿铭真的“干仔细”了。他学会了分开洗油碗和素碗,擦桌子时总会多换一块干布,还会在每张桌角边再多擦一遍。 顾客有时候看着他笨拙的模样,也忍不住笑,可再看他认真到几乎小心翼翼的表情,又都生出几分怜惜。 阿铭最喜欢做的事,是给客人上茶。每次新客人一坐下,他总是小跑着拿上热水壶,一边倒茶一边傻笑着说:“您好,喝茶。”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铭在店里干得越来越熟练。周老板每个月给他开1800块工资,还管两顿饭。 阿铭每次领工资,都要拿出手机,笨手笨脚地转给母亲,说:“妈,给你钱。” 周老板偶尔看到那一幕,心里总会酸酸的。 然而,2023年冬天,疫情卷土重来,店里生意骤减。很多老顾客被封控在家,收入少了,外卖订单也锐减。饭馆每天连电费和菜钱都快不够。 伙计小刘私下劝老板:“老周,再这么下去,真得裁人啊。先让那傻小子走吧,他干的活我们也能顶上。” 那天夜里,周老板坐在后厨的小板凳上,抽了一根又一根烟。店里静悄悄的,阿铭在擦地板,动作慢,但每一处都擦得一尘不染。周老板看了半天,忽然轻轻叹了口气。 第二天发工资的时候,他反而在工资单上多写了200块。阿铭拿着信封,一脸懵:“老板,你写错了。” “没写错。”周老板笑着说,“干得好,该涨工资了。” 这事传出去,街坊邻居都不理解:“周老板,你疯了?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还给那傻子涨工资?” 周老板只是摆摆手:“他比谁都不容易。别说2800,就算是280,也得有人给他个活干。要是我也不要他,那他去哪儿?” 后来,疫情过去,店里慢慢恢复了生意。阿铭依旧每天第一个到店,最后一个走。 天气热的时候,他帮顾客端冰水;下雨天,他把外卖小哥的雨披挂在门口的钩子上,还贴心地递上一张干毛巾。 有人问周老板:“你图啥?2800一个月,能请俩勤快的学生工了。” 周老板笑笑:“我图个心安。咱活一辈子,不能光算账。你看那孩子,干完活会冲我傻笑,说‘老板,我今天没打碎碗’,那笑,我觉得比赚钱值多了。” 这话传上网后,不少网友留言:“没这老板,阿铭连2800都没有!” 也有人说:“这世界没什么英雄,只有一些愿意伸手的人。”

0 阅读:119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