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狗首次参与两栖登陆,结果全部被摧毁,无人狗到底有没有用? 央视最近播的《黄

洞察观史 2025-11-07 10:57:48

无人狗首次参与两栖登陆,结果全部被摧毁,无人狗到底有没有用? 央视最近播的《黄草岭英雄连》,看得不少观众又热血又纠结。节目里抢滩登陆的桥段,出现了个让人眼前一亮的 “黑科技”—— 无人狗扛着爆破装备要去炸岸滩路障,结果还没摸到目标,就被对岸密集的拦击火力全打废了,最后还是英雄连的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去,才完成了爆破任务。 这一幕一播,网上立马吵翻了天,有人说 “无人装备不过如此”,也有人觉得 “首次尝试难免翻车”,无人狗这波 “首秀即全损”,到底是真没用还是暂时没发挥好? 这让我想起前两年跟风买了台消费级无人机,第一次带去户外试飞,本来想拍点高空美景,结果遇到一阵乱流,还没飞够 500 米就失控撞树了。当时我也吐槽 “这玩意儿真没用”,后来才知道是自己没提前看天气,也没熟悉复杂环境下的操作技巧。 无人狗这次的情况其实有点像,它在实验室里、在演练场上可能表现得稳稳当当,但到了真实战场,密集火力、复杂地形、电磁干扰全凑到一起,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导致失败。 说真的,没人指望一款新技术刚上战场就封神。军事圈里有个共识,任何装备都得经过实战打磨,就像早期的坦克,刚发明出来的时候又慢又笨重,还经常出故障,第一次参战也没发挥多大作用,谁能想到后来会成为 “陆战之王”? 无人狗这次折损,核心问题不是装备本身没用,而是战场环境太苛刻,而且这是它第一次参与两栖登陆这种高强度作战,之前的测试数据里,大概率没遇到过这么密集的拦击火力。 就像新手司机第一次上高速,面对复杂路况容易慌神,无人狗还没适应战场的 “高压节奏”,自然容易出状况。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不知道,无人狗在其他场景里早就 “建功立业” 了。 我关注的一个军事博主分享过,在边防巡逻中,无人狗能背着物资在雪山、戈壁里走,还能通过摄像头实时传回画面,战士们不用再冒着严寒和迷路风险去偏远地段;消防救援里,它能钻进坍塌的废墟、充满有毒气体的火场,搜索被困人员,比人更安全高效。 这些场景里,无人狗没遇到那么密集的火力打击,就能充分发挥灵活、安全的优势,说白了,它不是 “没用”,是还没找到在高强度战场里的 “正确打开方式”。 还有个关键点容易被忽略,这次无人狗虽然全损,但其实也起到了作用。 对岸的火力为了打无人狗,暴露了不少火力点的位置,后续战士们冲锋的时候,就能针对性地规避和压制这些点位,减少了人员伤亡。这就像下棋时的 “弃子”,看似丢了棋子,实则摸清了对方的布局。 而且这次实战暴露的问题,比如防护能力不足、抗干扰能力有待提升,都会成为后续改进的关键数据,下次再升级,说不定就能扛住更密集的火力,跑得更稳更远。 你不妨想想,咱们平时用的手机、电脑,不也是一代比一代强吗? 最早的手机只能打电话,现在能办公、能拍照、能导航,要是因为第一代手机功能单一就否定它,哪有后来的智能时代? 军事装备的发展更是如此,没有谁能一步到位,每一次 “翻车” 都是在为下一次成功铺路。 无人狗这次的全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让我们看到了无人装备在战场应用的可能性,也摸清了现实中的短板。 节目里最后战士们冲锋的画面,看得人热泪盈眶。有人说 “最终还是得靠人”,这话没毛病,但这并不意味着无人装备没必要发展。 未来的战场,应该是人和装备的默契配合,无人装备去扛最危险的任务,减少人员伤亡,战士们集中精力发挥战术智慧,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无人狗这次没做好,不代表它没用,只是还需要时间去迭代、去适应。 任何新技术的成长都需要耐心,就像养育孩子,不能因为第一次学走路摔跤就说他永远走不好。无人狗的 “首秀翻车”,恰恰说明我们敢于在真实场景中检验新技术,这种敢于试错、勇于探索的态度,比一次成功的亮相更有价值。 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技术不断升级,相信这些无人装备会越来越靠谱,成为守护家国的重要力量,而我们看待新事物,也该多一份包容,少一份急着否定的浮躁。 信息来源: 中华军事网——2025-10-27解放军两栖演练用上多款无人装备 机器狼成开路先锋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住校学生

住校学生

2
2025-11-07 11:08

说白了就是诱饵,引诱对方开火,暴露火力位置。或是当无人爆破设备使用,摧毁对方火力点。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