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鄂西那片战场上,74军终于把憋了两年的恶气狠狠吐了出来!谁能想到,一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虎部队",会在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春华山遭遇战里折损半个军——57师打光一半,58师损失大半,51师也没讨到好,这种窝囊仗,自74军组建以来就没吃过。从那以后,全军上下就一个念想:找日军玩命,把场子找回来! 可报仇的机会哪有那么容易等?第三次长沙会战,王耀武主动请战,薛岳却泼了冷水:新兵补进来才两个月,战斗力根本没形成,再说日军到底是牵制还是真打长沙都没摸清。结果日军还真疯了,补给只够到捞刀河,愣是要硬攻长沙,等74军终于拿到出战令,日军已经弹尽粮绝开始撤退,薛岳怕夜长梦多当即下令反击,王耀武带着部队强行军赶到,只捡到个日军撤退的背影,这口气没顺成。 转年浙赣会战,74军被调到第三战区,本以为能跟日军在衢州决战,结果蒋介石一道命令放弃决战,煮熟的鸭子飞了,74军的报仇梦再次泡汤。换谁都得憋得慌,可这支王牌部队就是沉得住气,直到1943年5月鄂西会战,终于等来了一雪前耻的机会。 其实日军打鄂西,压根就不是想攻重庆,纯粹是横山勇的小算盘打得精。这时候的日军早就不是抗战初期的模样了,南洋战场抽走了大量兵力物资,湘北那条"河流走廊"三次攻长沙三次惨败,实在没力气再往湖南撞。横山勇刚接手11军,看着手下官兵萎靡不振,打了那么多仗没赢过,士气低到谷底,就想搞个"以战练兵",靠一场胜利提振信心,顺便抢点粮物资,还能牵制中国远征军南下,可谓一箭三雕。 为了打赢这场"面子仗",横山勇耍了两套诈术。先是声东击西,假装要打常德,骗得第六战区调动兵力;再是分段出击,不像以前那样集中兵力猛攻,而是让二三线部队先上,逼着守军暴露部署,一线部队再找漏洞突破。这两招确实阴,第六战区前期损失惨重,尤其是川军第29集团军,几乎被打残,日军都快摸到长官部所在地恩施了,蒋介石终于急了,直接把直属统帅部的74军和79军派了上去。 可横山勇这时候已经达到目的,开始下令撤退了。撤退就得有断后,他把最精锐的13师团留在后面,没想到这一留出了大乱子——13师团长赤鹿理居然在战场上失踪了!这可不是小事,赤鹿理虽然没上过陆大,但好歹是甲种师团的师团长,真要是战死或者被俘,日军脸都得丢尽。横山勇赶紧下令13师团停止撤退回头找人,还把自己最宝贝的同乡部队——高品彪支队派去增援,这支部队是11军直属,一直被横山勇当亲儿子似的护着,这会儿也是他手里唯一能拿出手的机动力量。 高品彪带着支队刚走到裴李桥,就撞上了一支中国部队,谁都没料到,短短两个小时,这支日军精锐就被干趴下800人,受伤的才200多。这种战死多、受伤少的战损比,明摆着就是被人往死里打,连两个大队长、几乎所有中小队官都被一锅端了。横山勇接到消息的瞬间,脑子里立马蹦出两个字:74军!除了这支王牌,中国军队里没人有这么狠的战斗力。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74军一出现,就意味着中国军队的总反击开始了。这时候的日军已经征战多日,疲惫不堪,粮弹都快见底,哪还有底气跟74军硬碰硬?真要是停下来决战,先不说地面上打不赢,中国空军这时候已经恢复元气,绝对能把日军炸得抬不起头,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那点士气,非得彻底打没不可。所以横山勇啥也顾不上了,就一个命令:快撤! 果然,拦住高品彪支队的,正是74军的51师和58师(57师当时在守常德)。这两年的憋屈、两次错失战机的遗憾,全在这场遭遇战里爆发了出来,每一发子弹都带着怒火,每一次冲锋都拼尽全力。虽然日军撤得快,歼敌数量不算顶尖,但74军硬是打出了王牌的气势,把高品彪支队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总算洗刷了春华山之败的耻辱。 这场胜利之后,王耀武直接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还兼着74军军长。要知道,他可是黄埔三期生,这职务都超过了不少黄埔一期的学长,在三期生里算是头一份。而原来的第29集团军总司令王瓒绪,知道自己部队打得差,也明白蒋介石这是让王耀武来接手,干脆主动回了四川,把军务全交了出去,王耀武名义上是副总司令,实际上已经手握集团军实权。后来他以这支部队为基础,把100军、73军都纳入麾下,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派系,这一切的起点,都是鄂西会战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