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结局,所有人都猜中了开始,却没人猜中结尾。三年血战后,乌克兰最大的心愿

史之必然 2025-11-07 10:18:51

俄乌战争的结局,所有人都猜中了开始,却没人猜中结尾。三年血战后,乌克兰最大的心愿竟是回到2022年前,但此时,“朋友”和“敌人”纷纷露出真面目,一个伸手要地,一个张口要钱,不知泽连斯基是否后悔,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要我说,乌克兰想回到2022年前,那是真被打怕了、拖垮了。战前的乌克兰虽说不富裕,但老百姓能踏实上班,地里的粮食能运出去换钱,孩子们上学不用躲防空洞。可这三年打下来,啥都没了。   乌东的顿巴斯地区本来是产煤、造坦克的宝地,现在炸得只剩断壁残垣;赫尔松的农田全被炮火翻了一遍,往年能出口的玉米、小麦,今年连种子都没地方种。更让人心疼的是年轻人,村里壮劳力十有八九上了战场,要么没回来,要么缺胳膊少腿,家里的老人孩子只能靠救济过日子。   之前有消息说,乌克兰光伤亡人数就超过百万,相当于每个村子都要空一片房子,这日子谁能熬得住?所以现在别说争地盘了,能把炮弹停了,让大家回到原来的家,就是乌克兰人最盼的事。   可这时候,一直对峙的“敌人”俄罗斯先露出了真面目——伸手要地。俄罗斯打了三年,可不是白出力的,现在牢牢攥着乌东四个州和克里米亚,谈判桌上直接放话:“想停火可以,这些地方得归我们。”这也不难理解,顿巴斯是俄罗斯族人聚居区,克里米亚有重要的海军基地,丢了这些地方,俄罗斯觉得自己没打赢,肯定不答应。   乌克兰当然不愿意,可手里没兵没枪,打又打不过,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的地被人攥着,这就是战争最实在的后果。   更让人寒心的是那些喊着“支持乌克兰”的“朋友”,现在全露出了要钱的真面目,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去年四月,美国逼着乌克兰签了个“重建投资基金协议”,表面说是帮乌克兰搞重建,其实是盯着人家地下的宝贝。   协议里写着,乌克兰的稀土、石油这些矿产,新开采的收益得拿一半放进美乌共管的基金里,等于乌克兰要用自家的资源换美国的援助。之前美国给的军火、粮食援助,现在都成了要账的由头,泽连斯基想再要防空系统,美国就说“先把矿产开采的手续办了”。这哪是朋友,分明是趁火打劫,把乌克兰当成了摇钱树。   欧盟也好不到哪儿去,嘴里喊着帮乌克兰,实际在打俄罗斯冻结资产的主意。欧盟冻结了俄罗斯2100亿欧元的资产,现在想把这笔钱当抵押,发行债券给乌克兰当军费,还美其名曰“让普京买单”。   可这钱是借的,不是送的,虽说嘴上说“等俄罗斯赔了钱再还”,但俄罗斯怎么可能心甘情愿掏钱?最后这笔债还得压在乌克兰头上。而且欧盟内部早就吵翻了,比利时怕担法律责任,匈牙利直接反对,只有波兰这些国家喊得欢,说白了都是各打各的算盘,没几个真为乌克兰着想。   泽连斯基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当初开战的时候,他以为有西方撑腰能赢,可打了三年才发现,西方的援助是要换钱的,俄罗斯的地盘是要不回来的,自己的国家却被打得稀烂。就说美国那个矿产协议,泽连斯基一开始也不想签,今年二月和特朗普见面还吵翻了,可后来美国停了援助,乌克兰军队连炮弹都快没了,只能咬着牙签字,七月还特意改了法律,允许把矿产钱转进那个基金里。这等于把国家的根都卖了,以后就算停火,乌克兰的资源也得被美国扒一层皮。   更讽刺的是,西方嘴上说“支持乌克兰主权”,行动上却在挖墙脚。美国通过那个基金,能拿到乌克兰稀土的开采权,这些稀土可是造芯片、导弹的宝贝,等于乌克兰用战略资源换来了短期援助。   欧盟更精明,用俄罗斯的资产做抵押,既不用自己掏钱,还能落个“支持乌克兰”的名声,万一以后俄罗斯告到国际法院,担责任的还是欧盟小国。只有乌克兰夹在中间,成了两头受气的冤大头。   现在的局面多尴尬:俄罗斯拿着地盘不放,美国和欧盟盯着资源要钱,乌克兰想停火就得割地,想要援助就得卖资源,怎么选都是亏。要是回到2022年前,没开打的时候,这些问题本来有商量的余地,可现在打也打了,输也输了,再想回头根本不可能。   所以说,这场战争最惨的还是乌克兰老百姓。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安稳日子,可“敌人”要地,“朋友”要钱,自己的国家成了别人博弈的棋盘。泽连斯基就算再后悔,也换不回那些逝去的生命,修不好被炸的房子。这世上真没有后悔药,要是当初能多想想和平的办法,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0 阅读:0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