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造出来了!中国光刻机历史性突破,荷兰ASML担心的事情出现了 这次中国的突破,是上海微电子实实在在造出了能干活的28纳米DUV光刻机,而且从去年开始,已经在中芯国际、华虹这些芯片厂投入生产了,可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子。 这28纳米听起来好像不是最先进的(现在有更厉害的7纳米、5纳米),但用处大着呢。咱们平时开的汽车、家里的物联网设备、工业用的控制器,用的都是28纳米到14纳米的芯片,这部分需求占了整个芯片市场的七成左右。 以前这些芯片要用的光刻机,全得从ASML买,不仅贵,还得排队等大半年,遇上国际形势紧张,人家还可能不给货。现在自己能造了,就像家里以前做饭得借邻居的锅,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锅,再也不用看人脸色了。 更厉害的是咱们的技术路线还挺特别。中科院光电所搞出了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光源,不用依赖进口的汞灯,寿命一下子提升了三倍多。虽然现在功率还比不上ASML的设备,但胜在是咱们自己的技术,而且电能转换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相当于走了一条“近路”,不是跟着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更绝的是,通过“多重曝光”技术,这台28纳米的光刻机还能做出11纳米的芯片,足够满足不少高端设备的需求了。 这下轮到荷兰ASML坐不住了,他们担心的可不是咱们一下子超过他们,而是自己的“饭碗”要被分走了。你知道不,现在ASML每赚三块钱,就有一块来自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单一市场了。 以前荷兰ASML靠着垄断,中低端的DUV光刻机卖得又贵又不愁卖,中国客户就算等半年也得买。可现在中国自己能造了,不仅价格比他们便宜,供货还及时,不用看美国的出口管制脸色,芯片厂自然更愿意用国产设备。 ASML的财报里藏着实话,2022年的时候,他们在中国DUV光刻机的市场份额还有85%,到2025年已经降到52%了,掉得那叫一个快。他们本来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会降下来,没想到中国客户因为怕被卡脖子,反而提前囤货,让短期份额涨了,但这只是“回光返照”。 等咱们的国产光刻机产能上来,他们的日子只会更难过——毕竟没人愿意花冤枉钱买贵的,尤其是能买到靠谱的替代品之后。 ASML还有个两难的坎儿,就是得看美国的脸色。美国一直施压不让ASML给中国卖先进设备,尤其是能造7纳米以下芯片的EUV光刻机,直接给禁了。可ASML又舍不得中国市场这块肥肉,要是彻底跟着美国走,丢了中国市场,业绩肯定大跌;可要是不听美国的,又怕被穿小鞋。 现在中国自己造出来了,等于断了他们“用设备卡中国脖子换市场”的念想,未来他们再想平衡这两头,难上加难。 更让ASML揪心的是中国的“生态打法”。这次突破不是一家企业在战斗,而是中科院的光源技术、上海微电子的整机制造、中芯国际的工艺调试,还有华为的芯片设计,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能自己转起来的圈子。就像以前盖房子,缺水泥、缺钢筋、缺设计师,现在啥都自己能造了,就算外面断供,也能接着盖。ASML最怕的就是这个——以前觉得中国离了他们的设备就玩不转,现在中国已经能“自立门户”了,他们的垄断地位从根上动摇了。 当然啦,咱们也得说实话,现在还没到能跟ASML拼高端的地步,他们的EUV光刻机还是全球独一份,能造5纳米甚至更先进的芯片。但做生意不能只看高端,中低端市场才是量大面广的“基本盘”,就像饭馆里不光卖海鲜大餐,家常菜才是天天有人点的。咱们先把28纳米这个“家常菜”的市场拿下来,赚了钱再研发更先进的,迟早能追上他们。 ASML的CEO都公开说,2026年中国市场的销售占比可能会掉到20%,其实就是怕了,想提前给自己找台阶下。他们现在一边加大研发投入保技术领先,一边赶紧往台湾、韩国市场跑,想平衡风险。可中国市场的体量在这儿摆着,丢了这块阵地,再想找补回来可就难了。 所以说,中国光刻机的突破,不是一下子“打败”了ASML,而是打破了他们的垄断神话,让他们从“说一不二”变成了“得抢生意”。咱们这步棋走得稳,先解决“有没有”,再慢慢追“好不好”,这就是ASML最担心的事儿——中国不仅造出来了,还打算长期跟他们好好“比一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