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还是其他任何战斗机,基本上都难以逃脱导弹的追击。 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飞行员不够果断,也不是飞机性能不过关,而是现代空战的规则早就变了,现在空空导弹的速度和智能程度远超想象,一旦被它“看上”,逃生几乎成了奢望。 如今导弹的速度动辄能达到三倍音速甚至更高,而战机即便性能再强,最高也就两倍音速左右,导弹一旦从挂架上冲出,差距立即显现,飞行员根本没有时间与空间拉开距离。 就算战机拼命加速,也只能眼看着导弹一点点逼近,速度上比不过,机动性上更是没法比。 人毕竟是有极限的,飞行员最多承受9G的过载,而导弹转向几乎不受限制,它被设计成可以在极高速度下灵活机动,转弯半径小得惊人,很多时候,战斗机还没来得及完成规避,导弹就已经调整完方向死死跟上。 既然速度和机动都赢不了,那飞行员能指望的也只有电子干扰,以前的对抗手段很简单,撒箔条、打红外干扰弹,制造假信号,让追来的导弹自己迷路。 但这种办法在新一代导弹面前已经行不通,如今的导弹变得太聪明,它能同时分析多种信号,把真假目标分得一清二楚,更先进的型号甚至能在飞行中自主识别目标,不再需要地面或母机引导,也就是说,飞行员无论怎么操作,在导弹眼里都没什么用。 这样看下来,传统那套“反锁定—逃逸”思路已经彻底过时,与其在被盯上后拼命挣扎,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让对方有锁定机会。 歼-20的设计理念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它的隐身能力极强,可以在敌方雷达视野之外行动,战场上,它更像是个静静埋伏的猎手,依靠超远距雷达和精确制导武器,讲究的是“先发制人”而不是“艰难脱身”。 只要在敌机发现自己之前先击发导弹,主动权就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今的歼-20不仅靠隐身,更多依仗的是体系作战,它不会孤零零地独自面对战场,而是和预警机、地面雷达、甚至卫星实时链接,哪怕自身不开雷达,也能通过整个作战网络获取战场信息。 这样一来,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靠近,都逃不过这一张由雷达与通信铺就的“天网”,在这种多平台协同下,歼-20几乎能做到全方位感知,真正意义上实现“未见敌影,先控战局”。 所以,当一架战斗机被雷达锁定时,飞行员几乎没有反败为胜的空间。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敌人的雷达有机会捕捉到自己,这也是歼-20厉害的地方——隐身、精准、协同,这些才是现代空战的真正底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