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连长写信,说父亲被村霸欺负,张云逸大将率车队进村解决 麻烦各位读者

吉吉淘的过去 2025-11-07 09:23:49

1957年一连长写信,说父亲被村霸欺负,张云逸大将率车队进村解决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6年冬天,开国大将张云逸到山东视察工作。 这位身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多项要职的老革命,原本计划在济南进行常规工作调研。 山东省委统战部部长马保三热情接待,还特意安排参观大明湖。 但张云逸对这些观光活动并不感兴趣,他更关心基层实际情况。 就在视察期间,一封来自边防部队的信件引起了张云逸的注意。 这是一位连长写来的求助信,反映他远在山东文登县小屯村的父亲遭受村干部欺压的情况。 信中提到,这位名叫于同海的老人因在土改期间得罪了村干部姜艳先。 不仅土地被强占,还经常遭到打击报复。 更令人愤慨的是,当地政府对此不闻不问。 张云逸读完信后心情沉重。 他立即改变原定行程,决定亲自前往小屯村了解情况。 随行人员劝他派秘书前去处理,但张云逸坚持要亲自走一趟。 他说:“军人在外保卫国家,他的家人却在家乡受欺负,这种事情绝不能容忍。” 12月下旬的一天,张云逸冒着严寒来到文登县。 他没有惊动当地政府,直接驱车前往小屯村。 当吉普车驶进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时,村民们纷纷出来围观。 于同海老人听说来了大官,颤颤巍巍地从屋里走出来。 当他得知眼前这位就是开国大将张云逸时,激动得就要下跪。 张云逸赶紧扶住老人,语气坚定地说:“老人家,新社会不兴这一套。我们是人民政府,就是来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 他仔细询问了于同海受欺负的经过,又走访了其他村民,了解到村干部姜艳先确实存在滥用职权、欺压群众的行为。 在掌握实际情况后,张云逸立即召集县、乡、村三级干部开会。 会上,他严肃批评了当地干部的不作为,特别指出:“我们的军人在前线保家卫国,他们的亲人却在家乡受气,这像什么话?” 他要求立即纠正错误,恢复于同海老人的合法权益,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很大震动。 村干部姜艳先被撤职查办,县里的一些领导也受到了处分。 更重要的是,张云逸的这次到访,让当地干部受到了深刻教育。 他们意识到,必须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张云逸如此关心一个普通军属的遭遇,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这位1892年出生在海南文昌的将军,自幼家境贫寒,很早就体会到民间疾苦。 他16岁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1909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黄花岗起义。 令人唏嘘的是,当时他因外出侦察敌情,侥幸躲过了清军的包围,否则很可能就成为黄花岗第七十三位烈士。 1926年,张云逸在国民党军队中已担任要职,却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他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参谋处长,前途一片光明。 但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救中国,于是秘密入党。 第二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张云逸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共产党一边。 1929年,张云逸与邓小平一起前往广西开展革命工作,参与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担任军长。 在长征途中,他始终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有一次部队转移伤员,他亲自抬担架,还对战士们说:“我们绝不能丢下一个同志。” 抗日战争时期,张云逸担任新四军参谋长、副军长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他负责华东军区后勤工作,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陈毅元帅曾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这句话背后,正是张云逸精心组织的后勤保障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虽然身居高位,但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他对家人要求严格,从不允许搞特殊化。 他的儿子张光东回忆,直到上大学才知道父亲是开国大将。 张云逸经常教育子女:“豆腐渣也能做菜,我们要永远保持勤俭节约的本色。” 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他冒着严寒亲自为一个普通军属解决问题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这件事不仅体现了一个老革命家的责任担当,更彰显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张云逸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他带给小屯村村民的不仅是问题的解决,更是党和政府的温暖。 这种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疾苦的作风,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每一个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主要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张云逸)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吉吉淘的过去

吉吉淘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